近两年来,大批资本和企业涌入无人机市场,入驻环境监测、智慧农业、快递运输,以及军事 应用 领域,掀起了一阵无人机风暴。如今,初创期的泡沫渐褪,市场需求回冷,无人机市场迎来了大面积洗牌。上月,无人机企业Lily因未能如期送出众筹时承诺的新品,宣布倒闭。全球排名前三的无人机制造商Parrot也遭遇了发展瓶颈,面临裁员。在供需失衡,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无人机企业亟需加速转型步伐,深挖细分市场推动需求反弹。
无人机“虚火”降温
当前,无人机市场已遭遇天花板困境,资本市场的“虚火”逐渐降温。据毕马威和CBInsights的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无人机行业仅获得13笔共计5500万美元的投资,而第二季度,13笔融资总计约1.06亿美元。投资规模大幅度缩水,靠山不稳的无人机企业只能自求多福。
近日,无人机企业Lily宣布倒闭,无人机制造商Parrot宣布裁员,3DRobotics退出无人机硬件市场。在我国,零度智控宣布裁员134人,约占员工总人数的25%。亿航智能裁员约70人,约占员工总人数的20%。在资本寒冬的连锁反应下,一直领跑无人机市场的大疆也出现市场份额下滑的情况。
对此,有分析认为,投资大潮过后,无人机企业的竞争将是研发实力、产业链管理、资金量之间的较量。在产品应用单一,高度同质化的前提下,中小型无人机企业将很难挺过考验,预计2017年将有更多无人机企业倒闭或选择转型。
缘何风投如此冷漠?
眼下,业内对无人机的投资前景并不看好。Velocity Group 机器人 及
无人驾驶系统业务发展总监 Ron Stearns坦言到,无人机将不会成为公司未来获得风险投资的最主要部分,风投并不希望把钱投给只依赖无人机生存的公司。对比之前的狂热,是何因素促使风投对无人机如此冷漠?
首先,从市场需求上看,根据调研机构艾瑞的数据,无人机市场可划分为四大类:航拍市场、农林植保市场、安防市场与电力巡检市场,到2025年相应的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200亿元、150亿元和50亿元。专业级市场的需求在整个无人机市场占据更大比重。显然,资本投资扎堆在消费级市场不太合理。
其次,从投资回报来看,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几年,风投瞄准无人机消费市场,看中了消费级产品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却低估了技术完善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资本追逐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行业技术研发的节奏,直接影响到了产品的质量。此外,行业龙头已确定,缺乏创新的中小无人机企业已很难争得上游,也自然会受到风投的抛弃。
最后,从消费者角度而言,无人机不是生活必需品,功能相对单一,性价比不高,还存在电池续航、载重方面的痛点,很难激起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欲。
转型升级提振市场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然陷入“僧多粥少”的窘境,缺乏技术突破的市场前景令人担忧。有研究报告指出,以航拍为主打的消费级无人机难以摆脱航模玩具的标签,市场增长潜力有限。而只有开发专业领域
应用才能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可以预见,未来将有不少无人机企业转型发展,挖掘农业、安防、电力、测绘、影视、物流等细分市场。
但转型升级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此走上了康庄大道。有专家表示,原来做消费级市场的企业不一定能很好地适应工业级市场。一方面,两个市场的产品应用不同,对外观、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也存有较大差异。举例而言,工业级产品更讲究续航能力,对电池的要求严格。而物流等应用场景更关注无人机载重能力。这就需要企业找准差异化市场定位,切中不同消费群体的痛点,集中资源研发更专业的功能和更精细的应用。
另一方面,工业级无人机市场的渠道更为复杂,需要企业广结善缘,积极寻求合作良机。而这中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大多数“无依无靠”的中小型无人机企业而言,半路折戟的可能性很高。
综上所述,无人机市场已从初创井喷期过渡到了洗牌期。在消费级市场需求疲软,行业霸主已定的今天,要想在市场变革的浪潮中屹立不倒,企业亟需在市场定位、技术研发、渠道合作方面狠下功夫,从而收获自由翱翔的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