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华尔街管理超5万亿美元的巨鳄型资产管理公司,拟大幅削减依靠人工主动选股的部门,并引进相关量化人才,还进一步降低产品费率。在公司的最新举措中,超过40位基金经理和分析师被解雇,贝莱德会相应引入相关量化人才,并将他们管理的80亿美元资产转变成量化管理产品。
据《纽约时报》报道,按照贝莱德重组计划,约有40名主动型基金部门员工将被裁员,其中包括7名投资组合经理。
本次重组计划涉及300亿美元资产,约占贝莱德主动型基金规模的11%,其中60亿美元将被并入集团旗下的贝莱德 AdvantaGE基金,该基金主要采用计算机与数学模型进行投资的量化投资策略。
ETF霸主 主动资产发展不佳
近年来,以美国市场为代表的全球市场的投资风潮就是被动完胜主动产品。被动管理的共同基金管理资产在2016年增长了18%,达到6.7万亿美元,同比增速较2015年的8%再次增长一倍有余。同期,主动管理的共同基金管理资产增幅则只有4%,两类资产横向比较,被动管理资产的增长速度是主动资产的4.5倍。
据了解,贝莱德的发展壮大和并购不可分割,旗下最为成功的安硕ETF产品线,是全球规模最大的ETF产品线,并购自2009年的巴克莱;但相较不为成功的主动管理则2006年对美林(Merrill Lynch)资管的并购。贝莱德虽然贵为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掌管着5万亿美元资产,超越不少小国的GDP,但旗下的主动管理一直不如被动产品。
来自巴克莱的ETF业务成为其招牌业务,但来自美林的主动管理却难有起色。以业绩为例,贝莱德的主动管理基金的近三年收益仅有4%,近五年收益为7.3%,低于行业平均的5.3%和8.8%,主动资产规模也仅有总资产的1/3。
2012年,贝莱德曾开始一个五年计划,希望通过聘用顶级的主动选股基金经理,以及增加研究员配置来改善这一状况,公司老总拉里·芬克也表示会动用上亿资金来推动这一变革。过去四年来,贝莱德主动管理业务的领导也是换了又换,但依旧没有起色。
主动资产更赚钱 方向选量化能突围成功?
同时,华尔街的另一趋势是,在技术驱动和ETF资产的快速增长背景下,美国资管产品的费率整体呈现下降。在客户从主动管理向被动资产的迁移中,也无形中损害了贝莱德旗下近1/3的主动管理产品。
收费更低的被动产品也会影响公司的收入,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基金公司从平均1万美元的主动管理资金中可以赚131美元,但被动资产却只有可怜的3美元,不及前者的3%。2016年大环境不好,加之平乏的主动产品业绩,最终导致了2009年来贝莱德首次出现年度收入下滑。据分析,今年由于主动管理资产的减少,贝莱德的收入将因此下滑300亿美元。
在改善主动管理资产方面,贝莱德最新的赌注就放在了量化投资上,去年9月,贝莱德聘用了加拿大养老金管理会的主管马克·怀斯曼来执掌股票团队,他合并了量化和选股团队,并将贝莱德的主动选股方向放在了技术驱动的量化选股方面。
怀斯曼表示目前美国的监管环境给传统的主动选股太大压力,他们希望有所突破。在旗下主动管理的2750亿美元主动资产中,将有11%的资产会转向量化方向。同时,主动管理产品的费率也会随之降低,给予产品更强的吸引力。
贝莱德此次的调整将会把主动选股的资产交由旗下的量化小组管理。量化基金优势系列(Advantage series)将掌管9只此前的主动管理的共同基金。此外,还有基金会转向固定收益、行业基金。贝莱德全球主动选股主管马克·怀斯曼表示,用量化的方式能以更加低的成本获得超额收益。
据了解,贝莱德采用的量化主要使用机器算法筛选股票并选取策略。不过,据彭博报道,贝莱德的首年尝试并不成功。其中有4只产品在2016年的亏损创下有史以来新高,有超过2/3的产品业绩未能超越基准。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量化是解救贝莱德的主动管理滞后的关键,一方面,可以提高业绩;另一方面也可以和传统的选股投资做一个区隔,但目前尚未成功的尝试让贝莱德决心用力一搏。这反映了美国资产管理两大趋势:量化投资的崛起、产品低费率趋势的延续,而贝莱德在给其主动业务发展不力的背景下,企图将这两大趋势在主动资产管理方面进行整合。
此次的裁员,贝莱德的方向非常明确,即是改善公司主动管理人员结构,这与前几次大有不同。2016年,在年初全球市场恐慌下跌中,其裁员数量将达到贝莱德公司总员工13000人的3%。公司CEO劳伦斯·芬克在2016年1月曾表示今年年初的市场波动给公司增加了压力并可能导致裁员。
据了解 ,2016年的裁员是全局性的,会是跨部门、跨地区的,目标是为了重构商业结构并在重点发展部门配置更多资源。主要成本之一就是成本开支增加,尤其是人力的薪酬成本。
2013年,公司裁员300,相当于工作总人数的3%。这次裁员是对2012年投资部门重组后的结构优化,目标是为了增加产品业绩。从上次裁员后,公司的总人数总计增加了2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