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发达,但是给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更多是技术,是局限于数据库之内的东西,而人与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则是人拥有情感。但是就在昨日,也就是10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吕宝粮却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他认为,真正的人工智能是逻辑智能和情感智能的结合。未来的服务机器人要与人交互,因此必须具备情感智能。
2017中国计算机大会在福州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科技精英参会,围绕“人工智能改变世界”这一主题,共同畅想人工智能的未来。
在科幻片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些人由于没有健全的四肢,科学家就给他们安装机械手臂等辅助性工具,同时在脑袋中植入电极,用以控制机械假肢……这在学术界被称为“脑-机接口”,也是人机混合智能中比较有效的实现途径。更进一步的情感脑-机交互则是通过脑信号,让机器人不仅知道人想吃东西还是想喝饮料,还要让它们知道是想吃哪类东西,是想喝可乐还是喝橙汁。
吕宝粮团队在实验中发现,脑电信号和眼动信号与情绪状态呈现了一定的相关性,也正是通过这一相关性,吕宝粮试图将人机混合智能应用于研发可用于监测汽车或高铁驾驶员疲劳状态的可穿戴设备。
专家介绍,如果将情感智能分为三个阶段,目前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也就是简单的情绪识别阶段,在走向最终拥有自我情感的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