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机器人活跃在生产一线,它们不仅仅只作业于产业上,更将不再只是做重复的机械作业,能够接受更加复杂的指令。未来,它也许能走进家庭,兼职‘保姆’为老人儿童进行服务。
合肥机器人产业进入朝阳期
红色的“铁臂”在流水线上挥舞,抓取、放下,一系列动作精准到位。
在合肥,大量的机器人活跃在生产一线,搬运、焊接甚至为病人做手术。另一方面,随着合肥机器人产业被列入国家试点,多个机器人项目落户合肥,未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将在这里“诞生”。
运用智能“铁臂”为家电制造做帮手
在位于天都路上的一家电器公司内,高端型号冰箱的配套生产线上,25个机械手将压制好的冰箱U壳取走。
据介绍,这条生产线上需要6名工人,一年的工资加起来为40万元。虽然机器人和机械手的一次性投入要60万,但每年维护费用每台只需几千元,远远低于6名工人的用工成本。
在合肥经开区,智能设备和机器人制造成为近年来新崛起的产业。经开区在汽车、电子、日用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已形成较成熟的产业集群,江淮汽车、联想、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统一、康师傅等一大批企业集聚发展。上述行业同时也是智能设备、机器人广泛应用的领域,使得经开区发展机器人产业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
研发多方联合打造机器人产业孵化平台
“合肥码垛机器人制造比较成熟,我们平均每一台码垛机器人能有5项专利,80%的零部件实现自主研发制造。”合肥雄鹰自动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将致力于研发“双臂机器人”。“它将不再只是做重复的机械作业,能够接受更加复杂的指令。未来,它也许能走进家庭,兼职‘保姆’为老人儿童进行服务。”
除了企业的自主研发,合肥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也在努力将实验室里被验证可行的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
2014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安徽国购投资集团签署发展合肥机器人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肥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成立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共建合肥机器人产业园,打造机器人产业孵化平台。
制造大量机器人将实现“合肥造”
无论是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的创意设计,还是已经被用于生活、生产的“铁臂”能手,机器人与我们的关系正在变得愈发密切。
2013年12月,合肥首个智能机器人制造项目在新站区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0亿元,共分三期建设。
2014年1月,年产万台智能机器人项目落户合肥经开区,将生产各类机器人和自动化产品,为联想、富士康、广达、仁宝等多家笔记本电脑制造企业提供自动化和多种智能设备。
记者了解到,合肥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将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形成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系。
201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式批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合肥机器人产业被列入国家试点。这意味着,未来机器人产业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合肥造”。
“国家批准安徽省新型显示产业和机器人产业试点,对于合肥来说是个很好的机遇,不仅每年国家会给予资金支持,省市也会有配套扶持
政策和资金。”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认为,围绕这一国家级的“金字招牌”,机器人产业还可与其他产业合作,以
应用带动发展,合肥也有望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