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手术实现医患“双赢”
20日中午,世界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CRSA)创始主席、机器人外科领域先驱、著名专家Pier C. Giulianotti(朱联安)教授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一场结肠切除手术。他表示,整场手术患者出血量不到10毫升,相当于体检抽一管血的血量。
“由于伤口小出血少,无需术中输血,既避免了输血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也能加速患者的恢复速度。”朱联安说,该名患者是一名62岁的男性,在外地医院确诊后来到北京和睦家医院接受治疗。“晚期结肠癌常常会发生淋巴结转移,如果使用传统腹腔镜手术,受技术限制,手术操作中是无法完全清扫淋巴结的。”
在当天手术中后期的淋巴结清扫环节出现了惊心动魄的20分钟:术中发现患者肿瘤转移淋巴结侵犯肠系膜上静脉,且粘连致密,淋巴结的浸润性生长导致与静脉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层次,剥离起来风险极高。
据这场手术助手医生、北京和睦家医院普外科医生肖海涛介绍,传统的腹腔镜手术中遇到这种情况时,为了规避静脉破裂出血的高风险,业内大部分医生都会选择不做根治性剥离。“外科医生都知道,只有为患者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治疗才能获得根本的治疗效果,权衡了各种因素后,朱联安教授毅然决定,对这处淋巴结进行根治性剥离。”
肖海涛说,如果把腹腔镜手术器械类比为一根筷子,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就相当于同等大小可以活动的小手。“由于达芬奇机器人机械臂可完全模仿人手腕动作,保证了医生手部动作与机械臂运动的一致,并滤除了手部抖动,具有人手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它的活动范围甚至远大于人手,在狭窄解剖区域可360度自如运动,比人手更灵活。”
历经20分钟的超精密操作,朱联安成功将侵犯肠系膜上静脉的肿瘤转移淋巴结根治性清扫剥离,没有破裂更没有出血。“我希望未来能实现通过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患者实现当天手术当天出院,这也是我推行达芬奇手术的目标和愿景。”朱联安说。
除了能够减轻病患伤痛外,朱联安还认为,机器人手术还能帮助外科医生提高职业寿命。“对于胰腺癌手术等操作时长为6-7小时以上的复杂手术来说,医生身体的疲劳感以及传统手术方式给肩颈和背部带来的疼痛,都可能严重影响外科医生在手术后期的表现,而胰腺癌手术所需的最精细操作恰恰是在手术的后期。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外科医生的体力消耗会大幅减少,从而延长他们的职业寿命。”
直播全方位揭秘未来发展可期
自2016年起,北京和睦家医院率先试水“直播+医疗”模式,通过手术全程直播及专家解说,面向大众进行广泛全面的微创理念科普,开创了国内医疗直播的先河。
“直播的形式让这样的一种手术形式更加公开和透明,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机器人手术。”担任此次直播解说的北京和睦家医院普外科医生刘竞介绍,以往主要通过学术会的形式在业界内部进行探讨,但这种形式范围相对较小,而直播的受益人群更广,除了专业医生能看到外,老百姓也能看到,从专业知识角度更多地了解手术,也是一种科普。
在直播过程中,不少网友关心机器人手术的价格问题。朱联安指出,达芬奇机器人在美国发展之初也曾遭遇过质疑。“民众觉得达芬奇价格昂贵,外科医生认为无法替代传统腔镜手术,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朱联安解释道,机器人的出现解决了外科医生过往在手术操作中的很多局限,比如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可以在空间内实现立体540度旋转的器械头。“就好像百米赛跑,人类自身速度受到生理限制,如果想要突破极限达到更高的速度,就需要借助汽车等高科技产品的辅助,而达芬奇之于外科医生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而针对价格问题,朱联安说他所在的伊利诺伊大学曾经使用同种类型的肝脏手术,来对比传统腹腔镜手术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价格。“原本很多人认为达芬奇手术价格一定更加高,但是综合考虑了传统腹腔镜手术所需的输血费用以及更长时间的住院费用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综合下来的费用反而更低。”
刘竞认为,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新的事物代替旧的事物是必然规律。“我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掌握达芬奇机器人技术的外科医生会越来越多,未来每个病人都不会因为经济问题决绝这样的手术。”
谈及未来的发展,朱联安表示,目前美国拥有3000余台机器人手操作系统,而中国目前仅有70台。“对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来说,主刀医生非常重要,但是一个强大的团队配合同样重要,以我与和睦家的三年合作来看,我对这样的团队辅助能力非常满意,我相信未来中国在这一领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