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为主体,广州、深圳为两翼,长三角抱团发展的产业格局逐步显现;这3个区域也是我国人工智能企业的主要集中地,占比88%。
5月10-12日,以“智能体验、智慧生活”为主题的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在苏州开幕,共有来自10个国家的200多个企业及人工智能机构参展, 集中展示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终端产品。会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2017》显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各类应用场景加速落地,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39亿元,增速有望达到56.3%。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人工智能市场扩展迅速。2017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与此同时,专利申请数持续增长,核心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2015年,人工智能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相关专利申请数达到28022项,增速达46%。
同时,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实现稳步增长,投资频次明显加快。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金额达582亿元,单笔融资平均额约1.65亿元,较2016年单笔融资平均额增长0.72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轮次整体偏早期,主要集中在种子轮、天使轮和A轮之前。从投资细分领域看,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机器人是投资频次最高的领域。从各细分领域投资金额占全部投资额比重来看,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为投资金额占比最高的领域,达到70%。
从区域发展特点看,以北京为主体,广州、深圳为两翼,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抱团发展的产业格局逐步显现。这3个区域也是我国人工智能企业的主要集中地,集聚了我国88%的人工智能企业。其中,北京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比最高,达到38%,人工智能企业集聚态势明显;广东占比超过20%,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活跃;长三角地区占比为29%,抱团优势较为明显。
企业的集聚,也带动了资本的集聚。2016年,这3个地区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总额占全国人工智能融资总额的91.44%。其中,北京占比过半,是国内人工智能主要“吸金地”;广东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明显高于长三角地区的12.55%。总的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人工智能企业虽然数量多,但企业的单体实力还比较弱,未来仍需努力营造更为优越的创业和融资环境,吸引更多创业企业集聚。
根据工信部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研究提出四方面重点任务,共17个产品或领域:
一是重点培育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翻译系统、智能家居产品等智能化产品,推动智能产品在经济社会的集成应用。
以上智能化产品已有较好的技术、产业基础,部分细分领域的产品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有望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由点到面的突破,并带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中的深入应用。
二是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等关键环节,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基础。
以上这些产品或平台市场竞争力不强,是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对产业发展可能形成制约,亟待加快创新发展,夯实基础,补齐短板。
三是深化发展智能制造,鼓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各环节的探索应用,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
制造业是人工智能最先落地的行业之一,“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明确要求。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已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在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方面开展大量工作。《行动计划》与“中国制造2025”紧密对接,进一步突出了需要加快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改造升级的具体任务,将为智能制造的深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构建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等产业公共支撑体系,完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