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吧机器人网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记者机器人”著作权如何认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记者”也因需求而生,但写出来的文案所涉及的著作权该如何归属?
  新闻背景
  美联社的“机器人记者”已经写稿6个月了。
  1月28日,苹果发布201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没过几分钟,美联社的报道《苹果第一季度营收超华尔街预测》出炉。这篇行文流畅的报道是由一套自动化系统撰写发布的。这套系统每个季度能写出3000篇这样的报道,而同时,它对美联社的写作风格了如指掌。
  财报报道是商业报道里必不可少的。但这些内容大多单调枯燥,且对准确度和速度要求很高,人工编写比较费时费力。为此,美联社在去年夏天与AI公司达成合作,使用他们的Wordsmith平台自动生产财报报道的内容。
  AI公司的公关经理James Kotecki称,Wordsmith平台每周可以写上百万篇文章,系统每秒甚至能生产2000篇文章。他们的合作伙伴还包括美国好事达保险公司、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康卡斯特和雅虎,像雅虎的足球报道就是由系统自动编写的。
  去年7月,美联社开始试行这套系统,预计能为约300家企业进行季度财报报道。在系统试行前期,每篇自动撰写的报道都会再经过人工处理润色,错误的地方会记录下来并反馈给AI公司作调整。真正不经人手的全自动生产内容在2014年10月开始。据了解,现在这套系统撰写的报道,错误比以前人工编写的更少。
  传统著作权法理论认为,作品是作者人格的体现,只有自然人才能创作作品,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在反映拟制人意志时,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被视为作者;但动物和机器,无论何时都不能成为作者,哪怕其创作物具备了作品的其他特征。而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向这一观点发起了挑战——美联社的“机器人记者”每个季度撰写3000篇新闻报道,Google翻译已可提供符合基本语法规则而非仅对单词翻译的结果。
  人工智能的进步不仅使我们心生疑惑,像这样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创作物,是否可以享有著作权呢?
  现状:写得再完美也不是作品
  抛开作者身份不谈,这些创作物要想成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必须满足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条件。
  积极条件是指,创作物需要具备著作权法要求的独创性,即原创且达到最低限度的智力创造高度;消极条件则是指,创作物不属于著作权法不保护的范围,如思想、与思想混合的表达、实用功能、单纯事实、官方文件等,以防止对思想、事实等的垄断。而反观人工智能的创作物,即使其具有一般文字作品的特征,却很容易因符合消极要件而被归入著作权法不保护的范畴。
  例如机器人记者撰写的新闻报道,往往只是按新闻六要素搭建起来的对事实的简单描述,而缺乏对事实的深度评论,只能被归于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单纯事实消息(时事新闻);而机器翻译所依凭的只有基本的词典释义和语法规则,无法与具体语境相匹配,更遑论对翻译“雅”的要求,可以说任何人依据相同规则均会得到相似结果,并不具备独创性。
  由此笔者认为,就目前的人工智能创作物而言,即使读者无法区分其是否是真人创作,也只能证明创作物符合文体和语法要求,并不意味着可以成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未来:著作权边界可能重新划定
  然而,笔者撰写本文的初衷并非为了贸然否定这些创作物的可版权性。人工智能的优势即在“智能”二字,它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进化的,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也要求在分析相关问题时必须具备前瞻的视角。我们完全可以合理想象,未来人工智能在对丰富语料库进行学习后,可以撰写出对事实的评论,尽管可能不是深层评论(可以想想现在的各类申论写作模板),由此便可跳脱出单纯事实消息的范围;而通过对语境的进一步区分和对某一翻译家遣词造句风格的学习,机器翻译的结果甚至可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技术爆炸使这一目标离我们并不遥远,到那时著作权的边界是否又该重新划定呢?
  在满足著作权法要求、即前文所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创作物至少从内容上是足以成为作品的,此时又会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虽然创作物“看上去很美”,但机器知道什么叫“人格”和“个性”吗,其创作物又是否是“智力创造”呢?实际上,这一障碍并非是无法逾越的,尤其是当创作物足以反映某主体的意志或个性,或将“先占”引入无形财产制度时。
  技术发展:版权实践方式将改变
  笔者认为,对创作物可版权性进行检验,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著作权法的基本目标:法律赋予作者有限时间的垄断权,最终是为了激励创新,增进社会整体福利;在技术变革等新环境下,对著作权法规则的解释和拓展也应遵循这一基本原则。
  在此目标下,是否给予人工智能创作物以垄断权,其实是一个政策考量的问题,重点还是要考虑个人与社会、竞争与保护间的平衡关系。在衡量中可以考虑的是,人工智能的普遍使用会使得创作过程愈发向“微不足道”靠拢,同时创作物的内容也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趋同,这些都会削弱给予其版权保护的正当性;而探究新闻和机器翻译等提供者的营利模式,也对分析给予版权激励的必要性有所助益。此外,法律对人工智能创作物可能提供邻接权或反不正当竞争(包括商业秘密和防止不劳而获)等保护,本文不再展开论述;笔者也无意眺望人工智能获得所谓独立意志的虚幻场景。
  法律与社会的双向互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新技术戏剧性地改变了知识产权的实践方式,使得法律和政策也需要随之调整,与相应领域的技术背景、哲学基础、经济学分析和社会样态交织,编织成协调自洽的瑰丽图景,完成又一次的深刻变革。
机器人记者

上一篇:哈市重点发展机器人3D打印等高科技产业
下一篇:中国智能“机器人时代”
精选推荐
谷歌《Nature》发论文称实现量子霸权 18亿倍速碾压世界最强超算
谷歌《Nature》发论文称实现量子霸权 18亿倍速碾压世界最强超算

[2019-10-23]  谷歌坚称自己已经取得了量子霸权——这标志着计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谷歌首次发布声明是在今年9月,虽然遭到竞争对手的质疑,但就 ...

亚马逊计划建一个4000万美元的机器人中心
亚马逊计划建一个4000万美元的机器人中心

[2019-11-07]  爱吧机器人网消息,亚马逊11月6日宣布了一项计划,计划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韦斯特伯勒建立一个4000万美元、35万平方英尺的机器人创新中心。新 ...

智能农业:种地的事儿未来全交给这些机器人吧
智能农业:种地的事儿未来全交给这些机器人吧

[2019-12-07]  SRC公司创始人Sam与温波尔庄园农场经理Callum Weir以及监控机器人Tom总部位于英国的农业科技初创公司SRC(Small Robot Company),正在 ...

智能机器人困惑的时候知道该问什么问题
智能机器人困惑的时候知道该问什么问题

[2017-03-20]   照片:Nick Dentamaro 布朗大学 上周,我们提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研究,即通过链接人的大脑来帮助机器人在他们将要犯错误的时 ...

搭载人工智能的太空机器人CIMON 2乘SpaceX抵达国际空间站
搭载人工智能的太空机器人CIMON 2乘SpaceX抵达国际空间站

[2019-12-09]  12月5日,搭载人工智能的太空机器人西蒙2号(CIMON 2)乘坐SpaceX火箭Dragon货运舱,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前往国际空间 ...

美国普渡大学研发快动作软体机器人,灵感来自变色龙舌头捕食
美国普渡大学研发快动作软体机器人,灵感来自变色龙舌头捕食

[2019-10-31]  本文图片均来自:Ramses v Martinez 普渡大学变色龙、蝾螈和许多蟾蜍利用积蓄的弹性能量,向距离1 5倍体长的毫无防备的昆虫伸出粘糊糊的舌 ...

人工智能准确预测患者一年内的死亡风险,原理却无法解释
人工智能准确预测患者一年内的死亡风险,原理却无法解释

[2019-11-13]  图片来自BURGER PHANIE SCIENCE PHOTO LIBRARY美国最新研究显示,人工智能通过查看心脏测试结果,以高达85%以上的准确率预测了一个人在一 ...

助力卷积神经网络时空特征学习 史上最大行人重识别视频数据集被提出
助力卷积神经网络时空特征学习 史上最大行人重识别视频数据集被提出

[2017-12-25]  本文提出了一个大型的、长序列的、用于行人重识别的视频数据集,简称LVreID。与现有的同类数据集相比,该数据集具有以下特点:1)长序列:平均每段视频序列长为200帧,包含丰......

本周栏目热点

工业机器人视觉功能详解

[2018-09-21]  视觉堆垛程序通过相机视野内目标比例的变化来估算目标的高度并引导机器人的运动补偿目标的偏移,不但包括X轴,Y轴和X-Y平面旋转度R,也同时包括Z轴。...

协作•物联——机器人描绘汽车未来智能工厂

[2016-09-03]     8月24日至26日,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览会(AMTS 2016)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全球领先的 工业机器人 ...

美国情报部门:量子计算和 AI 成为国家安全的新威胁

[2018-12-15]  将核武器、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与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相提并论的情况并不多见,但美国政府认为,所有这些都将对未来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新的威胁”。...

[2016-01-04]     1月2日凌晨消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网站今日 ...

2016年值得期待的科技进步之社交机器人

[2016-01-07]     虚拟现实应用空间不断拓展   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吸引了全世界科技爱好者的极大兴趣。2016年,虚拟现实将逐步走进主流消费者市场,该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