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形金钢》中的汽车人到《星际穿越》里的智能机器人,虚拟世界中的机器人功能令人惊叹。现实中,在工业和服务两大领域,机器人产业正颠覆着以往的发展模式。
机器人时代已然来临。我国坐拥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大的制造业体量,也正面临一场机器人产业带来的盛宴,吸引了政府、企业、资本和消费者的关注和期待。
近几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步上升等原因,可以代替人工生产实现生产线智能机械化的机械手也越来越受到当下制造业企业的青睐,一些新型创业企业也积极引入机器人。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需求升温的带动下,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持续活跃,预计今年全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将超过12000台,同比增长25%左右。这或许意味着,机器人制造大军走进生产线已势不可挡。
企业巨头青睐智能生产线
“你点的菜已送到。”近日,在江苏镇江的一家火锅店内,一个身着银灰色外壳、系着黄色围巾,身高仅1.2米的机器人,正在给顾客上菜。据该店店长张程程介绍说,这位“萌萌哒”机器人传菜员叫“美羊羊”,只要店员拿着遥控器,输入桌号后,机器人就会端着盛有菜品的菜盘,沿着地上的黑色“轨道”,缓慢地向前滑行,颇受顾客喜爱。
不只是江苏镇江的这家火锅店内有机器人服务员,在湖北省黄石市东贝集团的压缩机生产车间,长江商报记者看到一排机械手正自动在电机车间组装出转子、定子。每当一个转子或者一个定子完成既定工序之后,机械手就会将其取出放到下一道工序里,然后将新的转子或定子投放进去。
“在很多工业领域,这些并没有人类结构和长相的机械手其实也是机器人,大多数走进生产线的机器人并不是我们平时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么鲜活,更多的时候更像是一台普通的设备。”业内人士称,由于它们具备感知、判断、执行的能力,因此也归为机器人的一种。
伴随人工智能、数字化制造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创新融合步伐加速,机器人产业被视为保持工业全球竞争力关键环节。对此,富士康董事长助理胡国辉表示,今后将大力推广机器人,试图取代人工。而早在这之前,就曾有外媒报道,谷歌正在与富士康进行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合作,帮助富士康加快机器人在其公司的发展。
此外,格力、美的均投入几十亿元打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电视巨头海信、家电巨头海尔也正在打造自己的机器人生产线。
顺应制造业“用工难”现状
在加尼福利亚州费利蒙市的一个电动汽车制造工厂内,一个足够灵活的机器人,可以做S形轿车的多个装配任务。不过,这看似新鲜的制造业生产线背后却是商家的无奈: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只能购买机器人。
对于富士康以后将减少招募幅度、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原因,胡国辉表示,这是因为近四年来公司劳动力成本翻了一番。
而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需求升温的带动下,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持续活跃,2014年上半年共销售工业机器人6400台,是2013年全年销售量的66.8%。预计今年全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将超过12000台,同比增长25%左右。
从产品结构看,坐标机器人和多关节机器人销售位居前两位,分别占总销量的35%和31%。从应用领域看,搬运上下料机器人销量占总销量的45%,位居第一位;焊接机器人销量占比为26%,位居第二位。从应用行业看,上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国民经济48个中类行业之中,其中计算机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应用较为集中,共计占销售总量的45%。
工业机器人规模为何发展如此迅速?湖北艾瑞博特机器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任雁胜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跟当下中国制造业普遍存在的“用人难”问题离不开关系。
“现在企业生产线人工操作的成本一年比一年高,另外在生产车间人工操作难免会出现意外受伤事件。”任雁胜告诉记者,“以制造牙刷为例,很多时候机器操作时压力都在60kPa以上,工人在操作中稍出现偏差,手就会被压扁,非常危险。”
此外,由于现在人们平均工资提高,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直接导致产品的成本提高。而市场竞争之下,企业如果盈利空间下降,自然就会考虑新的转型模式。
机器人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现在很多企业抢着采购机器人,原因之一就是要抢占先机,提前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超越竞争对手。然而,当工业机器人大军浩浩荡荡地走进生产线,也就意味着原本在这个岗位工作的员工将面临下岗。
对此,任雁胜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就业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但是最好的就业不应该出现在劳动密集岗位上。“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其实是制造业的一次新的改革,以前的工人都是每天在机器前面重复做同一件事,比如说对零部件的裁剪就是一直反复做这一项,没有技术含量,也很辛苦。现在让机器人代替人工与就业并不矛盾,这是逼着人们提高技能,加强学习,以后不再做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工人,而是去做一个如何操作机器的人。”
他介绍,以该公司的机械手所消耗的成本为例,一个机械手走进生产线后的平均寿命为8-10年,期间需要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人工操作费、机器人加工费、机器人制作费、机器人装备费,剩下的一些电费、维修费很少,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一台机器人可以代替一个劳动力,机械手工作近10年所需要的所有费用加起来差不多才等于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
此外,机器人代替人工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能源消耗等。
中国智能制造刚开启
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依然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尽管中国制造业开始向工业机器人时代迈进,但是机器人自动化制造系统未来究竟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还是未知数。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网问卷调查和企业访谈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智能制造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部分应用企业面临诸多问题,诸如对中国劳动力结构即将改变所带来的重大影响缺乏警觉,对整体智能应用体系缺乏战略思维和规划,以及中小制造企业无力负担智能制造的成本等等。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基础部件超半数依靠进口。” 湖北艾瑞博特机器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任雁胜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中国企业缺乏核心的生产技术和对机器人零部件生产的研究,大部分的机器人或是机器人零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回来再组装的。”
相对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无人化纯机器人操作车间,我国的生产车间还需10到20年才能达到同等水平。“现在我们国家的工业车间大部分还是一个人操作一条线或一个车间的所有机械手,也就是说,在技术研发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上升空间。”任雁胜表示。
此外,据权威人士透露,对于近年来多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机器人产业扶持
政策,国家有关部门将进行清理整顿。其中,包括税收等优惠政策在内,凡是涉嫌违法违规或影响公平竞争的政策,都将纳入清理规范的范围。这意味着各地此前针对智能化产业持续推出和加码的扶持政策有望规范,助推中国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化”发展迈进。
opinion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其实是制造业的一次新的改革,以前的工人都是每天在机器前面重复做同一件事,比如说对零部件的裁剪就是一直反复做这一项,没有技术含量,也很辛苦。现在让机器人代替人工与就业并不矛盾,这是逼着人们提高技能,加强学习,以后不再做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工人,而是去做一个如何操作机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