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文清】人工智能风口来临的时候,大部分的人才都往互联网行业涌去,然而也有一批人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一头扎进了工厂,沉下心来做实体经济,姜涌就是其中一个。
他认为人少的路也意味着更大的机会,虽然也许和他同一批出来的同学在BAT已经拿着体面的工资,每天游走在高级写字楼,有着非常风光的社会地位。
近期,姜涌和同学魏斌创办的高视科技完成了5000万元的A+轮融资,这家于2015年成立的机器视觉企业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已经获得了两轮融资,其实力不容小觑。
据姜涌介绍,高视科技现拥有11位博士组成的核心技术团队,团队成员毕业于清华、南航、厦大、中科院等高校,拥有三星、佳能、Google、微软、TCL等企业工作经历;已在北京、深圳、南京、苏州、武汉、美国圣何塞等地建立子公司、分支研发及销售机构,终端客户已包括华星光电、京东方、小米、华为、天马集团等国内一线厂商。
先见
从日本佳能中国研发中心从业十年后,姜涌就和其大学同学魏斌创办了高视科技,在机器视觉还没有像现在一样被大众熟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预想到了未来这个市场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在学术界确实做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真正落地到商用场景中还需要一些过程,主要还是成本降不下来,效率跟不上,精度也不行。”姜涌说,“好在高视科技还算比较幸运,目前在工业领域的落地成效显著,
预计今年的营业额可以突破一个亿。”
为什么选择工业领域落地?姜涌说除了因为之前在佳能工作过,需要遵守从业条款之外,其实更多的是看重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比较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的工业比较落后,而中国的机器视觉应用还停留在2000年左右的水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并没有在这个领域得到很好地应用,姜涌萌发了将人工智能和
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应用到中国相对落后的工业中去的想法。
政策也给了姜涌很大的信心,中国这两年在大力发展工业、实体经济,政府也提出来用机器换人的政策,在这种背景下,高视科技的使命即为“为机器安装上‘眼睛’和‘大脑’。”安装上“眼睛”需要机器视觉,安装上“大脑”,需要“人工智能”。
“其实机器视觉的工业场景虽然不像消费级那样被大家熟知,但是正因为知道得少,研究的人也没有那么多,机会反而更大。”姜涌说。
底气
依托团队领先的技术,高视科技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的案例几乎都是首创,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没有。姜涌说:“我们聚焦于去做一些市场很大,推广力很强,技术门槛很高,行业空白的事情。”
事实上,在工业领域,有80%以上的自动化企业都是购买国外的机器视觉设备和库做二次开发,这样的库确实能够解决很多标准化的问题,然而高视科技要做的正是这些库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们所有的代码,从上层的界面到驱动,再到底层的算法,都是自己写的。”姜涌进一步指出,“正因为是自己写的,因此客户要求改进的时候,高视科技可以快速反应,及时跟进。”
跟传统的图像处理方式不同的是,高视科技通过仿生技术和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直接切入市场,目前来看效果可圈可点。姜涌表示,高视科技的技术从先进性和产品转化能力上,较领先于行业内的其他厂商。
此外,数据带来的壁垒也是高视科技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关键。“我们用的方案都是属于机器学习范畴,机器学习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数据驱动,也就是说见过的数据越多,效果就会越好,这是不停迭代的过程,而
大数据也成为我们的技术壁垒。”
正因为高视科技做的项目都是业界没有的,但需求量很大,因此在前期可以导入到业界的一些大公司,从而为高视科技提供大量的数据和设备环境,助推产品的研发。产品进行大量推广之后,更大的数据库得以建立,进一步推进设备的改进,这是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通过大客户的示范效应,产品的推广也更加快速。
单单拿工业产品的质量检测来说,其空间及已经非常巨大。而在检测之外,高视科技还在机器视觉识别、测量、定位都有
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技术。据姜涌透露,高视科技另外一个分公司正在研发3D视觉测量技术。
在很多工业产品中,质检都是全检,也就是说每一个产品都要进行检查。就比如手机屏幕,中国每年要生产21亿块手机屏,每一个都要检,并且每个屏幕要通过8道检测,因为难度很大,目前都是要靠人工进行检测,每年在检测上的人就需要大概30-40万。
目前,高视科技主要专注于3C领域进行机器视觉的落地,但姜涌也表示未来不排除进入物流分拣领域的可能。
思考
总体来看,机器视觉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落地还很艰难。
在姜涌看来,主要还是因为学术界的人只是关注算法的精度和领先性,而忽略了设备的其它四个问题:成本、效率、稳定性和通用性。“其实企业上一个设备,首先考虑的并不是它的精度,而是它的成本,成本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客户愿意买,机器可以用,这个才是关键。”
事实上,在产线应用中,效率也就是速度比精度还要重要,它决定了这个设备能否导入产线中。因为生产线都是流水作业,如果产品在前端的生产节拍是3.5秒,后面的质检设备达不到这个速度,这个设备在产线上就没有应用的意义。
此外,设备的稳定性和通用性也很重要,只有同时兼顾成本、效率、精度、稳定性、通用性五个要素,才能实现产品真正地落地。
在姜涌看来,3C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快对于自动化企业来说不但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正因为产品更新换代快,设备的迭代速度也会更快,在培养了客户的使用习惯之后,在客户能够接受的时间内更换新的设备未来会成为客户自觉的行为。
在提供设备产品的同时,如何管理已经在产线上使用的设备也是高视科技目前研发的重点,因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能够指导整个工厂的生产。
不管是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都是“互联网+”的概念,因此设备与设备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相互合作,这是未来的趋势。
为了增加设备的附加值,高视科技通过打造虚拟化工厂的方式,通过设备的数据指导客户更好地生产。“作为检测设备,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不良品并呈现给客户,而是要通过这些数据为客户分析生产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指导他们进行改进,从而减少不良品率,这才是客户更愿意看到的,也是高视科技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姜涌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高视科技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成功研发了业界第一台新能源领域的检测设备,这个产品刚刚问世,三星、小米、华为、LG等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姜涌表示,除了3C领域,新能源领域也是高视未来需要攻破的领域。
“我们公司致力于成为振兴民族工业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跟随者,而且我们会专注于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在工业领域的落地,专注于别人不能做的事情,短期的目标就是成为在工业领域受人尊敬的企业,让合作伙伴尊敬,让客户尊敬,让竞争对手尊敬。”对于未来的愿景,姜涌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