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战略机器人全媒体 彭晴
2016年以来,随着工业机器人的热度飙升,从业企业的扩产扩建之风日渐鼎盛,不断有企业号称要释放万台以上的产量,按照这种规划,不出三年,中国市场自产自销的机器人数量或可达20万台,但市场需求真的有这么饱满吗?即使应用空间再大,但市场价格竞争还能良性吗?
首先来看看这些企业近几年的规划。
1、6月,
安川电机位于江苏常州的第三期机器人工厂宣告完成,年产能由此扩大50%,达到1.8万台。
2、
美的与库卡今年共同成立了3家合资公司,以拓展工业机器人、医疗、仓储自动化三大领域的业务,预计到2024年,美的在中国的机器人产能将达10万台/年。
3
、哈工智能与现代机器人公司近日签订了成立生产工业用机器人的合资公司协议。两家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并签订将于
2019年上半年建设年产规模2万台的智能工厂的协议。
4、
新时达在2017年8月、9月、10月三个月奠基了三个新工厂,预计到2018年底即将拥有20000台/年的产能,届时将成为国内首家年产能
超过20000台的自主机器人品牌。
5、
广数工业机器人二期项目生产厂房件将于2018年底前建设完毕,明年初将陆续投产,届时将具有年产千台工业机器人的能力。
6、
埃斯顿最新的机器人智能产业园,一期规划产能是9000台套,目前已投产。二期产能尚在规划中,目前扩产的方案还不确定。
7、5月,遨博科技大厦奠基仪式在常州科教城举行,项目预计于2021年竣工投产,届时将建成年产5万台协作机器人研发、生产和运营基地,
成为国内最大的协作机器人生产基地。
8、图灵机器人于江苏投资建立
了10000平方米的机器人产业基地,目前基地建设已经完成,
可满足年产10000台的产能需求。
9、并联机器人厂商
勃肯特的智慧工厂在投入生产后,也将达到18000台/年的产能。
10、珞石机器人近日完成
1.6亿人民币B轮融资,未来3年内,将投资建设百亩智能装备产业园。建成后可将年产能提高到
20000台。
扩建投产背后,市场风向如何?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或在建的工业机器人园区超过40个,还有大量筹备中的产业园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陆续建成投用,将进一步释放工业机器人产能。而从这波扩建投产风潮中,对于市场现状,我们也可窥知一二。
首先,企业整体对未来市场抱有极大信心。不论是国际厂商还是国内企业,在产能扩张上的大力投入无一都表明了对未来市场的看好,中国已经连续五年稳坐全球最大机器人消费市场,而按照目前的趋势看,这个第一最近几年并不会易主,企业投产扩建也是为了未来市场爆发做准备。
再次,资本也是助推企业扩产的动力之一。投建扩产最需要的是什么?钱!近几年随着机器人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热钱开始进入行业,大部分企业在拿到融资后除了研发投入以外,首要的就是扩大产能。但不管是出于对企业未来的规划还是其他,从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资本在机器人领域的偏好:更多的出货量更大的产能以及更好看的报表。与其说是资本助推,不如说是要求。
最后,企业快速发展的必要路径。当然,不管是出于自身的发展需要还是资本的助推,对于
机器人企业来说,规模化生产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提升与核心零部件厂商的议价能力。而对于整体市场而言,产能放量未来还有望加速国产化进程。所以,从长远来看,企业的投产扩建不管是出于自身的战略需要还是对于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必要的。
供需平衡or产能过剩?企业应有长远考量
但话又说回来,市场在不断扩大,企业在不断增产,看上去,产业始终在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但事实又如何?市场真的有那么大的需求?
前两年,业内还有关于机器人会否产能过剩的议论,但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国家对于产业的大力扶持以及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这种声音也渐渐平息。但产能过剩真的不存在吗?拿图灵机器人来说,其位于江苏10000平方米的机器人产业基地目前已经完成,可满足年产10000台的产能需求。但图灵机器人2017年的出货量在1000台左右,10倍的差距相信一两年内应该很难逾越。而从市场表现来看,价格战的愈演逾烈也像是买方市场才有的现象。
尽管市场前景现在看上去是一片大好,但工业机器人并不是消费品,企业不可能一年一换,在一定时间段的爆发式增长过后,市场也将会达到一个饱和期,所以机器人厂商在看到当前市场繁荣的背后也应该有更长远的考量,凡事皆有一个“度”,否则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