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AlphaGo与李世石对弈,一子落下,棋手无悔。从此,4:1的比分刻在了历史的石碑柱上,同时,也将人工智能从角落推向了历史舞台的正中央。就像任何舞台上的主角从来不乏追随者一样,在这股AI浪潮中,有人潮头弄浪,有人临时造船,有人凭风直上九万里……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无人机等产品一股脑儿的出现,“AI+”就像诺基亚手机里的贪吃蛇一样,到底这条蛇能有多长,“青铜”玩家是看不到结果的……
医疗、金融、自动驾驶、零售,如今,AI已经在这些领域中点阵画图,而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行业,会是下一个吗?
乂学教育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认为,“未来20年,教育一定是AI+,而智适应教育会是大方向。”
乂学教育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
9个小时后,Tom Mitchell决定加入松鼠AI
11月16日,在由雷锋网联合乂学教育松鼠AI,以及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教育工程和自适应教育标准工作组,共同举办的“全球AI+智适应教育峰会”上,全球
机器学习教父、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科学家Tom Mitchell教授,正式宣布加入松鼠AI,出任松鼠AI的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乂学教育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与 Tom Mitchell 教授进行签约
是的,就是那本学习人工智能的学生必定不可错过的教材《机器学习:一种人工智能方法》的作者、全球高校AI领域排名第一的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被业界人士称为“机器学习教父”、“机器学习祖师爷”的Tom Mitchell教授,他决定加入乂学教育松鼠AI,和栗浩洋一起搞教育了。
为什么要进军教育领域?又或者说,为什么选择松鼠AI?
全球公认机器学习教父、CMU计算机学院院长Tom Mitchell
“我对教育领域一直很感兴趣,90年代,我编写了一本关于机器学习的教材,始终认为教育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一环,但我最近才开始关注AI对教育的
应用,那是因为我认为现在的时机比较成熟了。”Tom Mitchell教授解释道,在过去,AI还没有成熟到能够理解如何使用计算机来促进教学的程度,而在现在以及未来十年里,计算机教育将迎来真正的爆发。部分原因在于,现在我们已经有不少公司成功地将计算机科学应用于教育领域,最近的AI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相信在未来几年,我们还会见到更多的技术进步。所以,现在正是将
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好时机。
而谈到为什么会选择松鼠AI?在Tom Mitchell教授看来,松鼠AI的创立团队都是由顶级科学家和商业精英组成的,在他们的已有成绩中看到了AI与教育结合的成功模式。另外,他们创业的初衷是希望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这一点对于他来说,要比单纯注重商业利益要重要得多。最重要的是,选择和松鼠AI团队这样有趣的小伙伴一起工作,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而这将为教育界带来一场革命。
另外,在谈到与松鼠AI的合作过程中,Tom Mitchell教授还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直以来,对于享有“机器学习教父”盛誉的Tom Mitchell教授来说,想要和他进行合作或是学术交流的人很多,时间是很宝贵的。因此,在与乂学教育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进行会面交谈时,本来只安排了2个小时,但后来,因为志同道合,谈论的话题太有趣,两个人一共聊了9个小时。而在这9个小时之后,Tom Mitchell教授就决定加入松鼠AI,担任松鼠AI的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改变固有的教育范式,“智适应学习”将实现“个性化”教学
在《论语》里面有这样一个典故,说是有一日,孔老夫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老夫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先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听后,若有所思地退出去了。紧接着,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地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立马回答:“对啊,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起身告辞之后,公西华不解地问道:“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是相反的呢?”孔老夫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行。”
可以说,这是教育行业中有关“因材施教”的一大典范,可一直以来,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对于很多连教学资源都获取不到的学生来说,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进行因材施教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今,借助AI,我们能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栗浩洋认为,乂学教育松鼠AI的“智适应学习”系统具备超纳米级的知识点拆分体系,就好像高清电视,当像素细腻度足够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进行更为精准的用户画像,更加清晰精准地看出学生的知识结构哪里掌握了,哪里还没有掌握。而松鼠AI系统的推荐算法就像今日头条的算法一样,给每个孩子推荐最适合他的水平的学习内容,不会太难也不会太简单,实现“个性化”教学。
那么,什么是“智适应学习”呢?这就要从自适应学习说起。其实,关于自适应学习(Adaptive Learning)的概念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智能辅导系统”中,根据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简单分层,进行教学。
但这种分层并不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它只是一种十分粗糙的个性化教育,系统功能不够精细,学生很难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学习方案?因此,理论上来说分的层级越多、越复杂越好,但这样对机构的测评和教研能力要求也就会随之水涨船高,随之而来的还有高昂的成本也会抬高产品售价,令一般用户望而却步。但是,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自适应学习让“个性化”学习变得可能。“智适应学习”的运作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搜集学生学习数据,预测学生未来表现,智能化推荐最适合学生的内容,最终高效、显著地提升学习效果。
而“智适应学习”系统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模拟人类教师的角色,根据孩子的学习目标、学习风格、学习行为、个人偏好和知识状态,利用AI实现教学策略实时地、动态地调整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和路径,从而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继而实现比特级教师一对一还要高的学习效率。
AI不会代替老师,但是不会运用AI的老师会被历史淘汰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教书育人,教书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育人,对学生加以引导,塑造其品质,鼓励其创新”。“AI会代替老师吗?绝对不会,但是不会运用AI的老师注定会被历史所淘汰。”
在面对人们质疑,如果以后AI大肆进军教育行业,教师会不会被AI所替代时,栗浩洋如是说道。而有关这样的解释,栗浩洋不止说过一次了。又或者说,自从AI进入大众视野以来,面对诸如这样的“AI威胁论”时,这样的解释,栗浩洋们说了不止一次了。
一直以来,科技的进步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的,随着技术的日益发挥在那成熟,人们逐渐从繁琐、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而去做一些更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的事情。如果,在AI的加持下,教师能够从教书的繁重任务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进行个人品质的塑造,创造力、创新性的开发,那么,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呢。
栗浩洋说,未来的松鼠AI希望能够做成像苏格拉底+达芬奇+爱因斯坦的智慧结合体一样,教会孩子举一返三、举一返百的能力。而通过AI,教育的效率将会提升十倍,孩子会比现在聪明十倍。过去,一个国家只有几十个精英,现在各行各业几十万个精英,而未来通过AI,能培养出几亿个精英。
在AI的加持下,几千年的教育到底能不能发生颠覆性的变革,而作为工具的AI,在以后能否像互联网+一样,不所不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许,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