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宇在现场还公布了研究院委员会的体系架构、人员组成及各自负责业务。为了让外界深入了解这个新成立的组织,以及探究京东在智能城市上的布局与重点,雷锋网在大会期间采访了郑宇。特作此文。
一、研究院体系架构
- 院长
- 学术委员会
- 总院实验室:数据服务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行研应用研究所、商业模式实验室、技术转化部
- 地方分院:北京京东智能城市大数据研究院、京东城市大数据广西实验室、京东智能城市南京研究院、京东智能城市成都研究院、京东智能城市呼和浩特研究院。
- 研究院院长:京东集团副总裁郑宇
- 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
- 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原院长庄越挺。
- 郑宇: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数据科学家,ACM杰出科学家,人工智能国际权威期刊ACM TIST主编。
- 潘云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京东智能城市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
- 高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 吴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陈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 李伯虎: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所长,国际建模与仿真学会(SCSI)理事,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及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专家组长。
- 吴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城乡规划学家、德国工程科学院(acatech)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IVA)院士。
- 庄越挺:曾任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浙江大学计算机智能研究所所长,现任数字图书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微软视觉感知联合实验室主任。
为了更加明确该研究院的定位、运作机制和未来战略重点,雷锋网连同其他媒体一起对京东智能城市研究院院长郑宇进行了闭门式访谈。以下为精选的现场访谈内容,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与整理。
Q:为什么选择潘云鹤院士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呢?
郑宇:他不仅是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也是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2.0就是他在主导,中国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战略专家咨询组也是他在主导,所以他既把握着中国人工智能的方向,其实也把握着智能城市、城市大数据这些年的方向。所以请他来作为学术委员会的主任,是很有道理的。
Q:“院士阵容”中,各位院士在研究方向上有没有互相重叠的地方?与京东智能城市的适配性如何?
郑宇:我们选择院士的时候都有方向的考虑,学术委员会中各位院士研究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吴志强院士是城市规划方向的,差不多是城市规划领域的第一位院士。我们需要这种大师级的人物来帮我们做智能城市。城市规划是一个痛点,需要把人工智能技术跟城市规划进行结合。
吴澄院士在智能制造领域造诣非常高深,他做的系统对于我们智能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有很大的帮助。
高文院士是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是跨媒体领域专家,文本、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处理在智能城市里面也会用到,他对摄象头的视觉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交互等等造诣很深。
陈纯院士是大数据的智能处理方向,把大规模的数据进行规模化的处理再与应用进行结合,这是他的优势。
李伯虎院士是地理信息方向,在城市里面,空间地理信息是我们城市计算的基础。
庄越挺教授是媒体处理数据智能方向,处理计算上的智能,这是非常关键的技术。
这些院士们组合在一起,能够给我们智能城市更好的指引方向,更好地助力中国的发展。
Q:开放研究院的目的是什么?
郑宇:做到产学研一体化。我们需要复合型人才,既懂得人工智能、大数据,又懂得行业知识的复合性人才,但这种人才单方面靠学校不太能培养出来,因为我自己也是学校的导师(雷锋网注:郑宇是教授、博导),我觉得人才一定是工业界和学界一块儿培养,用工业界真实的项目和真实的数据去“喂养”这些人才。解决人才的问题,才能保证后面智能城市的落地。这是我们开设这个研究院的初衷。
Q:研究院在各个地方侧重点一样吗?
郑宇:不一样的,有区别。
在广西桂林,侧重智慧旅游和跨境电商,因为桂林它在一带一路跟东盟的入境口处,是旅游城市。
在成都,我们会尝试新零售,因为成都的零售业特别发达。
在北京,因为这个城市有完整的产业链,更多是探索一些产业模式的落地跟行业的应用。
在南京,依托南京大学更多地做基础科学研究(人工智能算法、数据管理算法)。
所以我们会根据当地的需求和人才的特色来分别开设这样的研究院。
Q:接下来研究院重点研究什么?
郑宇:除了构建城市操作系统(城市计算)本身以外,我们在垂直应用行业里面有几个研究方向。
第一是能源。我们跟国家能源集团做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火力发电优化,是很好的例子。
第二是环境。我们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去预测空气质量,去预测水质,这两个是长期跟人的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
第三是交通。交通特别强调的是一体化运维,一体化规划。当把公交车、地铁跟共享单车一起考虑的时候,出行一定是比以前更高效的。
第四是智能商业。从无界零售到门店科技,到商业选址,帮助整个城市里面实现商业升级。
第五是公共安全。会考虑整体解决方案,从指挥到预警,从案件的事前事中到事后,所有东西都是全套的解决方案,综合地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去服务它。
第六是会加强数字网关的研究,加强联合建模技术的研究,真正更好地去突破数据的壁垒。
Q:京东为什么会把城市计算作为一个单独的业务条线?
郑宇: 我们这个部门不能放在电商的部门,也不能放在云的部门,因为我们的商业逻辑、行业风格和规则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是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京东城市现在是个板块,不再只是一个事业部了,它跟京东金融并列了,共属京东数科的子品牌
京东城市包括了城市计算事业部,以及整个京东集团这样一个研究院,这个研究院整合资源就是整个集团的,相当于把京东所有的电商、物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综合在一块儿的,加上城市计算的研发能力一起来落地,所以它更多的是一个新兴的业务板块,你可以认为它跟电商、物流、金融并列。只有放到这么一个战略格局,才能把这件事情做成。如果你把这个业务板块放在任何一个已有业务板块之下,它一定会受到已有业务板块的商业逻辑和业务模式的约束,很难做起来。
Q:京东城市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郑宇:我们的商业模式基本上有三条曲线。第一条曲线,是跟政府合作,做跟政府的一些项目,这个是传统智慧城市的收入,但是远远不够。第二条曲线,通过把现在的智能城市跟我们金融、广告的能力进行对接来获取回报。第三条曲线,构建生态,把平台开放出来,让很多企业上这个平台来开发自己的应用,我们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Q:潘云鹤院士表示现在城市建设步入到一个大数据阶段和智能化阶段,但在北京的地铁里面,连手机都上不了网,我们的网络化改造还没有真正的完成?而不用这么大跨步地进入到智能化阶段?
郑宇:各个城市条件不一样,有些地方是比较先进的,网络化也完成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就是接下来的目标。但有些地方确实需要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但这个不矛盾,不是说全部都建好才能做,有些地方可以局部先做好,优势板块带动弱势板块,最后辐射。
Q:怎么看京东金融品牌升级?
郑宇:逻辑特别像Google到Alphabet的变化。Google以前做搜索引擎的,但它后面买了很多其他的公司,包括自己还做了无人驾驶,它已经不是一个搜索引擎公司了。京东金融板块特别多的时候,自然需要更大的平台,所以会提出京东数科的平台,是一个类似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