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美的收购的一年时间里,库卡在德国奥格斯堡总部和亚洲新兴市场上都陷入泥潭。
库卡正试图展现其实力。 来源:图片联盟
在上海西部的库卡工厂,这里每天生产数十台机器人,如果管理层有办法,工人可以生产两倍目前产量的机器人。 最近,橙蓝相间墙上的显示屏记录着工厂制造的实时机器数量,例如:完成2个,待完成41个。工人迅速将货物打包装车发往上海及其他地区。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现在属于中国美的集团,而中国是库卡公司着重发展业务的地方。
首席执行官蒂尔·路透(Till Reuter)表示,这种基于中国的发展战略不会以奥格斯堡总部员工的失业为代价,但许多员工对这一说法半信半疑。11月下旬,蒂尔·路透宣布,公司最大的子公司库卡系统有限公司(KUKA Systems)将裁掉250个职位。
库卡在全球共有1.3万名员工,其中库卡系统有限公司雇用了5000名员工。该子公司致力于为汽车和航空航天行业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德国最大的工会组织IG Metall奥格斯堡分会负责人迈克尔·莱佩克(Michael Leppek)表示:“我们无法理解这种规模的裁员。” 他表示与公司管理层的谈判正在进行,并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然而,库卡面临的问题不止如此。其核心业务已经举步维艰了,同时还要与低成本的中国本土机器人制造商展开竞争。这是库卡完成对美的集团承诺的一个考验,美的集团在1月份完成了对KUKA的收购, 一位熟悉交易的人士表示,美的可能以45亿欧元(合53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收购。
在德国,“激烈的价格战”导致库卡的订单量减少
9月,库卡系统公司的两名经理辞职离开。虽然库卡也承认了最近几个星期在一些项目上存在“产能不足”,但是公司看起来可能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一位发言人表示:“奥格斯堡库卡系统公司将通过结构调整进行新一轮的市场定位,这将影响到一些员工。”
库卡的麻烦越积越多。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除了代价高昂的项目延期,库卡正在努力聘请足够多的工人以满足美国和亚洲这两个最大市场的需求。同时在德国,“激烈的价格战”导致库卡的订单量减少。有消息表示:“库卡系统公司的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而不仅仅是从美的接管库卡时才开始的。”
相较之下,库卡的第二大子公司库卡机器人(KUKA Robotics)的财务状况好得多——过去三个季度税前利润(EBIT)接近11%,订单数量增长了21%。虽然库卡系统的业务仍然盈利,但是它的税前利润降到了5%以下,订单数量下降了12%。库卡将这种情况归因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目前尚不清楚美的是否在投标前已充分认识到了库卡公司存在的这些问题。尽管欧洲政府施压想让库卡机器人制造企业留在德国,但是美的提供的每股115欧元的价格,让其他竞购者望尘莫及。
最主要的一点,库卡对于美的来说是一项战略投资。美的充分认识到了中国机器人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给出的数据,2015年中国每1万名工人使用49台机器人,而德国每1万名工人却有301台。
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占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额的40%, 中国政府也支持机器人市场的扩张并为机器人制造商提供补贴、免税和场地免租金政策。
2015年,中国工业博览会的参观者对库卡公司展示的机器人兴趣很大。但是现如今呢? 来源:DPA
到目前为止,库卡对于美的来说仍然是一笔划算的生意:今年库卡营收预计将增长12%,达到33亿欧元。自9月份以来,新订单数量增长近6%。 但是,或早或晚,库卡都要应对来自中国市场的独特挑战。
科技咨询公司STM中国的Georg Stieler 表示,2017年对外国机器人制造商来说将是非常有利的一年,但同时他也警告机器人市场的利润率将继续下滑。“机器人制造商巨头之间的竞争将非常激烈。”
长期以来海外企业主导的中国机器人市场也出现了一波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近年来,中国涌现出了3000多家
机器人公司。Stieler表示,这3000多家机器人公司中有不少是假公司,只是想乘机骗取政府补助,中国政府正在加紧打击这些非法公司。
库卡可能还面临另一个挑战。现在库卡已经由中国人所有,原先其在汽车行业的一些重要客户可能不再信任库卡。由于中国互联网安全法规越来越严格以及政府对外资公司施加压力,据传库卡的德国汽车合作伙伴对库卡在中国保留研发中心表示担忧。
在上海郊外的库卡生产工厂里,机器人展示台旁边是关于公司悠久历史的照片展览。 黑白图片讲述了库卡建于1898年,它当时是一家经营室内及城市照明公司。目前为止还没有与美的收购库卡有关的照片。
这篇文章最初发表发表在德国商业周刊 WirtschaftsWoche(Handelsblatt的姊妹刊物)。 Lea Deuber、Martin Seiwert和Melanie Bergermann是WirtschaftsWoche的记者。 纽约市的Amanda Price将 Handelsblatt Global 的这篇文章翻成英文。作者联系方式:unternehmen@wiwo.de、martin.seiwert@wiwo.de、melanie.bergermann@wiw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