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全球最早从事SLAM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的公司之一高仙机器人在北京举行了A轮融资发布会,本轮融资由蓝驰创投领投,七海跟投。
SLAM作为一种机器人运动交互技术,是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并列的三大机器人底层技术之一,更是低速无人驾驶应用领域的关键。发布会上,高仙创始人兼CEO程昊天宣布推出SLAM2.0技术。
所谓SLAM2.0,程昊天向雷锋网解释说,是指赋予机器人更强的感知能力和室内外跨区域工作能力:
第一,它有更多的传感器,视觉、激光、GPS等多种传感器相融合;
第二,既能在室内工作,又能在室外工作。
他认为,传统SLAM可能只是应用了激光雷达,或者在家用的小场景下,纯做VSLAM这一块,“我们觉得这两个明显要结合起来,提供一个更好的跨场景解决方案”。
据雷锋网了解,成立于2013年的高仙已成功向下游近百家智能机器人终端企业提供完整的SLAM商用解决方案,并实现了在国内该领域超过60%的市场占比,近一年综合营收达数千万。据程昊天透露,公司预计2018年销售额将突破1亿元人民币。
在SLAM、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机器人行业正高速发展,程昊天在发布会现场表示,“最好的机器人时代可能到了”。
清洁、安防、楼宇配送:三大场景布局
手握SLAM2.0技术的高仙,核心业务是为下游机器人公司提供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不仅有SLAM,还包括底盘的设计,包括SLAM,应用及后台的搭设,甚至还包括一些简单的人脸和车牌分析。
在解决方案上,高仙目前主推安防和楼宇两大应用场景——安防和楼宇配送。
安防
安防之所以成为最早人工智能化的传统领域,完全因其自身行业业务特点所致——一座城市最多可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摄像头装备,每天生产的原始视频数据量之巨倒逼安防行业用户不得不转向智能技术“求救”,现在,继图像分析等AI技术解决了一部分视频数据应用诉求之后,用户又迎来了第二项刚需: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应用催生的数据库机房的安全智能巡检。
2017年,高仙联合安防行业合作伙伴推出了数据库机房巡检机器人解决方案,用于对机房硬件设备进行全自动智能巡检。
除此之外,高仙在安防行业还成功落地了另一个刚需性应用场景:警用侦查巡逻机器人。2017年十一国庆期间,公安部相关技术研究部门在北京天安门部署了多台警用机器人开展侦查巡逻试用,高仙正是这些警用机器人的完整技术方案提供商之一。
之所以说警用机器人是行业刚需,是因为在我国,公安警用领域是安防产业最大的用户之一,而基层警力不足又是长期以来存在的突出矛盾。过去几年,借助一些传统的IT视频设备,公安等执法部门一直在创新和探索各类远程执法业务应用,警用机器人的到来无疑将为执法者打造一个更有力的前线助手,通过机器人开展常规的例行侦查巡逻甚至办案处理等,必然能高效推进前线执法和办案效率的提升。
综合来看,安防行业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是相对细分而独立的,在这一领域,高仙表示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围绕不同场景需求打造相应的安防机器人解决方案,帮助合作伙伴应用机器人和低速无人驾驶的新技术更快地渗透新业务模式。
楼宇配送
2018年初,高仙把基于SLAM的低速无人驾驶和机器人应用正式延伸到楼宇配送领域。在技术层面,高仙楼宇配送机器人实现了与电梯、门禁、无人货柜机等建筑设施的联动,可在楼宇建筑内畅通无阻地运送外卖、快递及其它零售商品,解决商品配送的最后一百米问题。
产品的整体实现方面,高仙采用了全方位开放式合作架构——将包括机械结构、硬件及电气选型、移动导航算法、电梯控制方案和上层APP交互及后台,乃至第三方整机代工厂在内的一整套楼宇配送机器人产品方案用低成本商业模式提供给下游合作伙伴。高仙表示,即使是一家没有任何机器人运动技术基础的公司,基于高仙这套产品方案也可以在30天内量产自己的楼宇配送机器人,并可将整机成本控制在万元以内。
高仙楼宇配送机器人的问世将为下游近百家合作伙伴赋能,也带来机器人的快速、规模化部署,在此基础上,高仙还将引入电商、外卖等新零售端资源,建构一个融合外卖、快递、新零售产业资源的配单平台,并实现业务导流与楼宇消费数据分析。
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的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上,高仙将发布楼宇配送机器人。
清洁
在清洁机器人领域,高仙则选择推出自有品牌产品ECOBOT,目前产品已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在发布会现场,高仙也演示了一款无人驾驶清洁车。
据了解,截止目前,高仙商用清洁机器人已在全球实现超过10万公里安全高效的无故障清洁运行,近日还联合新加坡综合技术委员会(JTC)发布了新一代产品,这已经是高仙历经五轮迭代的商用清洁机器人。
今年7月,高仙还将正式推出无人驾驶环卫车,商用智能清洁应用自此将完整覆盖室内、室外全场景。
商业模式创新
除了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高仙在商业模式上也不乏创新。三个应用场景对应了三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在安防领域,高仙的核心商业模式是通过解决方案授权来获得收入,而不会自己去涉足终端产品。程昊天告诉雷锋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安防是一个2G(面向政府)的行业,即使有解决方案,能做出产品,想要在这个领域里实现突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楼宇配送同样是一个不容易突破的领域,因而高仙选择卖方案而不是自己涉足其中,但与安防领域不同的是,高仙计划走一条方案低成本的路子。其中的思路是,以低价的方式授权给厂商生产楼宇配送机器人,并由他们来进行楼宇的推广,而低成本的前提是需要使用高仙的机器人系统和后台,高仙则利用这些机器人获得的数据去产生一些额外的价值。
对于楼宇数据的挖掘和运营,比较基础的比如掌握人流数据,提供给广告服务商;往大了讲,可以成为一个对接外卖、快递等配送服务的平台;还有许多人未必知道的特殊领域,比如运营商信号强度收集,一直以为运营商都有检测楼宇里各个角落信号强度的需求,并将此外包出去,楼宇机器人每天上下跑,同时又是一台连网设备,可以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
而在清洁机器人领域,高仙卖的是整机产品,包括以租用的形式提供服务。
可见,让技术落地的同时,如何最好地获得商业回报,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领域。
不止技术是门槛,落地能力也是门槛
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竞争中,高仙拥有的是两道门槛,一是技术上的,二是落地能力。许多人可能认为机器人应该技术制胜,但实际上,程昊天认为落地能力也同样重要。
技术方面,高仙优势正是此次发布会上公布的SLAM2.0,SLAM2.0的核心是传感器融合。高仙SLAM商用解决方案同时融合了包括激光、单/双目视觉、超声、防碰撞、防跌落、GPS、红外、UWB、RFID等在内的总计超过20个传感器,保障了机器人的避障准确性和灵敏度。
传感器融合是一个难点,程昊天对雷锋网表示,“做好一款传感器都不是很容易,更别说把几个东西融合起来。”
有可能做不好的话,融合起来更差,一个差的决策把一个好的决策给冲掉了,比如视觉得出的结论和激光的结论不一样,那你最后听谁,怎么去做这个决策。这个事情做不好,可能就听那个差的,最后反而效果会更差,还不如不融合。
据介绍,与市场上看到的大多数SLAM技术最高数万平米的建图性能相比,高仙SLAM商用解决方案已经实现了100万平米的地图构建能力,超出业界同类产品技术平均水平20倍。
不过,SLAM作为目的性很明确的一项技术,终究会有完善的一天,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门槛也会越来越低。这个时候,以拥有顶尖SLAM自居的高仙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呢?
程昊天认为,门槛降低是肯定会发生的事,因而高仙在做三件事来应对:
一、行业深入,不光提供SLAM,而是同时提供整个链条。
二、技术免费,在免费的基础上打造出自己的平台。
三、自己有终端产品,很大的价值还是在整机,SLAM只是其中一个技术点而已。
不过程昊天并没有特别担心,因为目前机器人领域总的盘子在迅速增加,因而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总结:从“隐形冠军”到“显形冠军”?
“隐形冠军”是用来形容一些不为大众熟知,但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占据领头羊位置的企业。例如,德国就被认为是一个拥有众多隐性冠军的国家。
在高仙的投资方蓝驰创投眼中,高仙就是一家SLAM领域的国内隐形冠军——这家公司目前只有150多人,在领域内拥有60%的市场占比。
不过,随着机器人行业的迅速发展,未来当机器人进入各种场景,甚至走入千家万户,就像阿西莫夫笔下的索拉利星球那样时,或许高仙也会从一个“隐形冠军”发展成为一家知名的“显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