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1.四大家族技术领域内各有所长,市占率发那科>abb>安川>库卡
瑞士ABB 核心领域在控制系统,德国库卡优势在于系统集成应用与本体制造,日本发那科在于数控系统,而安川电机优势在伺服电机与运动控制器领域。机器人四大家族在全球市占率近50%,居于绝对主导地位。
2.发那科整体营收增速最快,库卡机器人板块增速最快,安川净利增速最快,ABB体量最大
2017年,ABB实现营收2242.01亿,净利润144.6亿,体量最大。发那科实现营收429.17亿,同比+29.41%,收入增速最快,实现净利润107.5亿元,同比+36.3%。安川电机实现营收264.91亿元,同比+9.51%,实现净利24.63亿元,同比+97.04%,利润增速最快。库卡实现营收267亿元,同比+23.92%,实现净利6.72亿,同比+6.09%,四大家族中利润体量最小,但库卡机器人业务收入增速同比+23%,营收占比近35%,二者均为四大家族之首。
3.四大家族收入结构各具特点,中国市场需求庞大
2017年,发那科FA、Robomachine、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维保服务收入各占30.6%、26.2%、31.4%和11.9%,收入来源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与下游应用以及后服务。安川电机驱动控制收入占比43%-48%,机器人收入占比33%-38%,比例稳定。库卡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占比45.4%,机器人本体34.5%,反应其在本体制造与下游集成的优势。ABB以电气业务为主,机器人业务占比24%。四大家族收入地区上,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占比逐步提高。
4.发那科研发占营收比例最高,盈利能力强大,库卡略逊一筹,四大家族资本开支均成上升趋势
2017年,发那科毛利率45.2%,净利率25%,位居首位,研发投入25亿元,占营收比5.8%,库卡毛利率21.7%,净利率仅为2.5%。我们认为是上游零部件自给程度+下游应用标准化程度的差异导致四大家族盈利能力水平不同;在上游,日本纳博RV减速器与哈默那科谐波减速器垄断全球75%市场份额,库卡减速器90%来自纳博,而发那科与安川为纳博一级供应商,拿货价格较库卡优势明显。库卡伺服电机由德国西门子提供,而发那科、安川、ABB除减速器外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下游看,发那科布局3C行业,产品精细化程度高,而库卡多应用于标准化程度高的汽车领域,边际利润率低。
5.多重条件支持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税收层面,国外机器人企业税率集中于30%以上,我国典型企业有效税率集中于9%-12%左右,低于国外企业。政府补助层面:随着国产机器人自主造血能力的提升,2015年后我国典型企业政府补贴占比逐年下降。另外,我们认为四大家族产品更偏向于标准化和通用化,深度的行业应用需要结合实际产业工艺进行二次开发,中国机器人公司可能最先在贴合产业应用的细分化和专业化领域突围。
投资建议
机器人本体及零部件制造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下游集成应用是实现商业化、规模化的关键。中长期看好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短期系统集成商有望率先突围。深耕下游行业应用厂商有望率先突围,3C等大体量行业相关应用空间大。建议关注埃斯顿、机器人、拓斯达、天奇股份、中大力德、双环传动、上海机电、汇川技术(东吴电新组覆盖)和美的集团(东吴大消费组联合覆盖)。
风险提示
技术突破进度与政策低于预期、四大家族市占率持续提升,进口替代进程低于预期、智能制造产业过剩
1
机器人四大家族各有所长
全球范围内,机器人行业的第一梯队分别是日本的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瑞士的ABB和德国的库卡(kuka)。四大家族在各个技术领域内各有所长,ABB 的核心领域在控制系统,KUKA 在于系统集成应用与本体制造,发那科在于数控系统,安川在于伺服电机与运动控制器领域。
发那科成立于1956年,是当今世界上数控系统科研、设计、制造、销售实力最强大的企业。公司依靠数控系统及伺服系统、机器人和机床三大业务板块紧密结合,形成统一平台进行控制与集成。2017年发那科机器人累计销量达50万台,产品市占率位居全球首位,具有强大竞争力。
安川电机成立于1915年,具有自动控制、机器人业务、系统集成三大业务板块,其三大支柱变频器、伺服电机、机器人风靡全球,传承近百年的电气电机技术,安川的AC伺服和变频器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
ABB成立于1988年,由成立于1883年瑞典阿西亚公司(ASEA)和成立于1891年的瑞士布朗勃法瑞公司(BBC Brown Boveri)合并而成,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厂商,业务涵盖电力产品、离散自动化、运动控制、过程自动化、低压产品五大领域。
库卡最早于1898年成立,1956年向德国大众提供第一条焊接专线进入汽车领域,1973年研发了名为FAMULUS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1995年库卡机器人独立成立有限公司,2017年被美的收购。其客户主要来自于汽车制造领域,是汽车工业机器人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且在其他工业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具有机器人、系统集成与瑞仕格(医疗与仓储机器人)三大业务。
四大家族实力强劲,在机器人技术与市场占有率上遥遥领先。在2015年之前,四大家族在全球的市占率在50%以上,而随着全球许多细分领域机器人厂商的崛起以及《中国制造2025》推动下国内厂商的发展,四大家族市占率遭受一定程度挤压,但总体上依然占主导地位。
2
发那科营收增速最快,安川净利增速最快,ABB体量最大
受益于全球自动化率提升(尤其是3C产品)以及新兴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强劲市场需求,2017年四大家族业绩表现抢眼。从营收看,除ABB受近期业务整合影响下降外,其余三家均保持上升趋势,从净利润上看,四大家族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从营收和利润体量上看,ABB作为国际电气巨头公司,体量最大,2017年实现营收约2242.01亿元,同比-4.46%,净利润144.6亿,同比+9.77%。从营收增速看,得益于高速钻孔机与机器人等产品热销,发那科2017年实现营收429.17亿元,同比+29.41%,增速最快,实现净利润107.5亿元,同比+36.3%,盈利能力强大。从净利增速看,受益于AC伺服电机和机器人销量上升,2017年安川电机实现营收264.91亿元,同比+9.51%,实现净利24.63亿元,同比+97.04%,近乎翻倍,增速最快。2017年库卡实现营收267亿元,同比+23.92%,实现净利6.72亿,同比+6.09%,在四大家族中利润体量最小。
3
收入结构各有侧重,亚洲市场需求强劲
发那科拥有三大部门:(1)FA(工业自动化):包括CNC数控系统、伺服电机、激光振荡器等;(2)机器人:包括协作机器人、大型与微型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等200多种用于各行各业的工业机器人;(3)Robomachine(数控机床):包括小型加工中心、注塑机、点火花线切割机、纳米级超精密机床等;另外,公司2015年开始加入统计维修部门收入。
整体看,发那科的收入结构较为合理,收入来源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与下游应用以及后服务。2017年FA、Robomachine、机器人本体制造和后续维保服务各占营收30.6%/26.2%/31.4%/11.9%,其中受益于3C电子电气行业的快速发展,经换算,Robomachine部门实现营收112.33亿元,较2016年58.02亿增长近一倍,占营收比26.2%,同比+8.7pct。
从收入地区来源看,经过换算,2017年中国市场需求强劲,销售收入从2016年的66.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27.5亿元,增幅达92.3%。带动亚洲(除日本)地区收入占比45.4%,同比+9.1pct,位居首位。
安川电机有四大部门:(1)驱动控制:包括伺服电机、控制器等;(2)机器人:包括工业机器人、晶圆传送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3)系统集成:为机器人应用于钢铁、造纸、废水处理、铁路运输等行业提供解决方案;(4)IT与物流服务等。整体看,安川电机的收入结构占比较为稳定,近五年来驱动控制部收入占比在43%-48%之间,机器人部收入占比在33%-38%之间。安川电机利用其在电机系统的百年技术沉淀与机器人的价格优势,获得了稳定的市占率。
日本地区是安川电机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比在30%以上。中国市场需求庞大,占比在21%-22%,是安川电机除本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
库卡有三个部门:(1)机器人:包含六轴机器人、医疗机器厂、码垛机器人等产品;(2)系统集成:提供汽车制造、电子加工、食品加工等行业应用的解决方案;(3)Swisslog(瑞仕格公司):库卡于2015年对其完成收购,为医院、仓库和配送中心实施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库卡的收入结构反应其在本体制造与下游集成方面的优势,2017年库卡系统集成业务占收入比在45.4%,机器人本体占34.5%,同时瑞仕格与库卡产生了良好的协同效应,占收入比稳步提升至22%。
2017年库卡公司被美的收购,库卡也加大了在华市场的扩张力度。2017年库卡机器人板块营业收入约为12亿欧元,占整体销售额的38%,其中中国市场占比约为20%,库卡计划到2020年,在中国市场实现10亿欧元以上的年销售额,与美的集团的协同性预期将日益凸显。
ABB目前有4个主要部门:(1)电气产品事业部:包括电动集成基础设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电气安装、测量和传感以及控制等产品;(2)机器人及运动控制部:包括电机、机械动力传动装置、机器人等;(3)工业自动化部:提供集成解决方案与服务;(4)电网事业部:提供电力和自动化产品、系统、服务和软件解决方案。
2017年ABB面临业务转型,剥离了高压电缆等非核心业务,电网业务占比下降2%,而由于汽车及电子和半导体整体行业持续投资以及小型机器人、小型驱动器和电机的需求上升,ABB 2017年在机器人及运动控制领域实现营收84亿美元,占营收比24%,保持稳定。
ABB的收入地区来源很稳定,2017年欧洲占比33%、美洲占比30%、亚洲中东非洲占比37%。
4
2017年库卡机器人业务营收增速最快
四大家族的机器人业务收入稳健增长,库卡2017年机器人销售收入增速以23%位居四大家族榜首。根据IFR统计,过去10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低点在2009年,销售高点在2011年,据IFR计算,2017年全球销售金额增速约为17.6%。2017年四大家族的合计收入增速约为10%。2017年全年四大家族的机器人收入增速排名为:库卡(23%)>发那科(18%)>安川(8%)>ABB(-4%),库卡增速第一。
四大家族中,库卡机器人收入对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高,是最纯正的工业机器人公司:2017年机器人业务对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排序:库卡(35%)=安川(35%)>发那科(32%)>ABB(5%)。
四大家族在机器人领域各有侧重。KUKA专注工业机器人产品,率获国际设计大奖,并于2017年春季率先投产的轻量型七轴协作医疗机器人 iiwa代表了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更安全、更智能,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台不需要护栏的工业机器人;ABB在工业机器人、高低压电网产品具有非常大市场占有率;安川具有较强的伺服系统和运动操控器产品,并且其技能水平在日系品牌中名列前茅;发那科有一流的核心零件、控制系统和机床,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
鉴于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应用渐趋成熟,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盈利空间逐步压缩,库卡也在寻求下游集成的多元化布局。
一方面,库卡逐步向3C行业应用转移,向小型化、数字化发展,并进一步渗透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应用。例如,KUKA的 KR AGILUS sixx机器人已经研发成熟,下一代 KR AGILUS 将于年底取代所有标准类型的小型机器人,它拥有6和10公斤的负载能力,工作范围为700 mm至1100 mm;另外2017年库卡推出的七轴安全性机器人iiwa,负重分为7kg和14kg,能够达到精度0.1mm,iiwa已通过美国FDA认证,由X光引导下成功试验骨髓穿刺手术,试验结果显示100%到位。目前已经在中国做临床试验,未来将会在中国市场进行推广。
另一方面,库卡利用其在传统汽车行业的应用优势,逐步向新能源产业链应用拓展。目前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关于限制传统燃油汽车的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困难在于,车身材料不同造成机器人焊接技术有所不同。但锂电池生产、锂电池包的组装、焊接、拼接是空间广阔的蓝海市场,目前KUKA已经成功渗透并有一定业务量。
在2017年库卡机器人的下游应用领域中,汽车领域实现营收4.26亿欧元,占比为34.86%,较2016年40.63%相比下降了5.77pct,而在通用工业领域的应用实现营收5.72亿欧元,占比从40.84%提升至46.77%;
服务机器人占比从18.53%变为18.38%,基本持平。
5
盈利能力发那科独占鳌头,库卡略逊一筹
对于机器人所处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产品竞争力以及运营模式决定着盈利水平。通过对比四大家族毛利率与净利率,发那科的盈利能力最强,2017年毛利率为45.2%,净利率为25%,且常年以来毛利率维持在40%以上,净利率维持在20%以上。另一家日本公司安川电机2017年毛利率34.4%,净利率9%,综合对比位居四大家族第二。由于ABB业务庞杂,主业为电气相关,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仅为总营收23%-25%左右,截止2017年末,ABB的总资产规模约为2827亿,比其它三家公司资产总和还要多,重资产运营模式下ABB毛利率为29.9%,净利率6.9%,排名第三。库卡在四大家族中盈利能力较弱,2017年毛利率21.7%,净利率仅为2.5%。
从产业链上下游寻找差异原因:上游零部件自给程度+下游应用标准化程度的差异导致了四大家族盈利能力水平不同。
站在机器人产业链中游的本体制造商角度,我们尝试从上、下游两个角度分析发那科与库卡盈利能力差距较大的原因。从上游的核心零部件自给程度看,在机器人成本构成中,减速器、伺服电机与控制器占到总成本约70%-80%,其中减速器约占30%-40%,对于上游零部件的掌控程度影响产品的盈利水平。
可看出,(1)各大厂商减速器均需外购,但相比于库卡,日本发那科与安川的伺服电机均可自产自给。(2)发那科目前已形成从数控系统、伺服电机到机器人加工中心的完备产品链,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且外购的议价能力也很强。发那科通过全球46个国家建立 252 个以上的分支机构的营销网络来捕捉用户共性需求,并用强大的数控技术优势集中量产机器人,可实现规模效应进而控制成本。(3)安川电机除去减速器外购,其他诸如控制器、伺服系统和机械设计也都由自己完成。(4)库卡优势在于本体制造与下游集成应用,但伺服电机由德国西门子提供,而减速机90%来自日本纳博。发那科与安川是纳博的一级客户,而ABB与库卡为二级客户,从纳博购买的减速器价格会高于日本企业,上游核心零部件依靠外购使得库卡产品盈利能力略逊一筹。
从下游应用标准化程度来看,当前制约机器人普及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3C电子加工等行业的系统集成项目是非标准化的,不能完全的复制,也就较难形成规模,这就意味着对于机器人的技术程度要求更高,这类机器人单价往往也较高。发那科的SCARA sr-3ia和sr-6ia等小型机器人结构紧凑、重量轻、精度高,发那科还具有Robomachine业务,包括小型加工中心、注塑机、点火花线切割机、纳米级超精密机床等,产品结构更为丰富,迎合了目前3C产品快速发展的潮流,利润率高。
相比较,库卡的工业机器人业务多来自汽车行业,在120KG以上的机器人中,库卡和ABB的市场占有量居多,在重载的400KG和600KG的机器人中,库卡的销量是最多的。汽车行业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线设备需求导致本体制造商的边际利润率走低。欧洲的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利润率。
另外从收入结构看,以2016年为例,库卡系统集成业务占收入比达46.8%为最高,而系统集成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7.37%,低于机器人业务毛利率36.99%,进而在整体上拉低了盈利水平。事实上,无论国外还是国内,下游系统集成商竞争都异常激烈,行业壁垒的存在、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得集成商的规模很难做大,而且通常对集成商采取分批付款,如果多个项目同时进行,集成商面对一些业务外包也需要自己垫款,资金压力也较大。加之机器人整体价格下降、汽车制造等行业标准化程度提高等使得系统集成商生存环境变差。同样是四大家族之一的安川电机,系统集成部门收入近5年来一直走高,2017年达529.34亿日元(约合31亿元人民币),但自2013年以来部门经营利润一直为负,且亏损并有扩大之势。
6
四大家族减速机均受制于人,纳博与哈默那科垄断全球
减速器是生产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减速器的产能状况与购销渠道也影响着机器人本体制造商的成本。RV减速机与谐波减速机是工业机器人最主流的精密减速器。RV减速机一般用于负载大的工业机器人,而谐波减速机主要用于负载小的工业机器人。分别被纳博特斯克和哈默纳科(Harmonic Driver Systems)所垄断,两者约占据全球75%的市场份额。
日本纳博特斯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精密摆线针轮减速机制造商,1985年开始致力于生产高性能减速机、中空轴减速机、各类制动装置等高精尖产品,目前有精密设备、运输设备、飞机和液压设备与工业设备四大业务部门,其生产的精密设备具有高扭矩、高刚性、高耐过载冲击荷载能力,兼有高精密和超低的回程间隙,产品和技术应用于工业机器人、交通运输设备、工程机械、新能源等。
日本哈默纳科设立于1970年10月,其生产的HarmonicDrive®安装于机床、工业机器人、半导体制造装置、FPD制造装置、石油挖掘操控系统等设备中,在时代最尖端的领域中积累了40多年的丰富经验。
受益于全球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再创新高,2017年纳博特斯克实现营收166.82亿元,同比+14.44%,净利润15.69亿元,同比+49.74%。2017年哈默纳科实现营收32.1亿元,净利4.76亿。(注:2016年净利变动由收购所致,不具备可持续性)
两家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水平稳步提升,2017年纳博毛利率28.48%,同比+0.18pct,净利率9.42%,同比+2.36pct;哈默纳科毛利率48.2%,同比+0.8pct,净利率14.7%。(注:2016年受并购所致,净利率不具有可持续性)
从具体业务看,纳博拥有精密设备(减速器)、运输设备、飞机和液压设备、工业设备四个部门,在2017年部门整合为零件解决方案、运输解决方案和辅助解决方案三个部门。以2016年为例,精密设备部门实现收入35.16亿人民币,若按日元口径,占营收23.27%,部门的营业利润率为15.13%,而公司整体的营业利润率为9.59%,可见纳博的减速器业务整体上拉高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哈默纳科分为减速器、行星齿轮、机电一体化三个业务部门,其中2017年减速器业务实现营收17.43亿,同比+47.42%,占总营收比为77.66%,比重逐年提高。
哈默纳科的减速器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半导体设备、面板设备、打印设备、光纤设备、测量设备等,近年来,用于机器人业务的减速器收入占比一直提升, 2017年,哈默那科机器人减速器收入约为11.64亿元,占营收比为60.49%。
减速器业务之所以被纳博特斯克与哈默纳科垄断:
一是因为需要大量持续的研发投入与资本支出来维持,并积累技术沉淀,研发周期长使得行业易形成壁垒。纳博与哈默纳科已经深耕减速器行业数十年,产品在实践检验中已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形成了完备的产品系列,而竞争对手往往只有几年的制造经验,产品无法满足应用厂商的高质量要求。
二是因为减速器市场空间相对较小,但生产成本高,对于四大家族机会成本大,缺乏足够吸引力。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13.1万台,同比增长68.1%,1台机器人约有4-6台减速器,假设一个减速器的均价为0.6万元,则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需求空间大致在31亿-47亿区间,相比于机器人本体制造及系统集成几百亿规模的空间,减速器业务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生产减速器需要购买超精密的磨削设备进行加工,这会产生大量的设备折旧侵蚀利润。以纳博为例,目前年已形具备60-80万台量级的年产能,能产生规模效应进而降低成本,而国内企业仅2-3万的年产能,不但无法弥补固定成本,进而无法留存利润投入研发,而且产能不足也无法满足四大家族等本体制造商的需求,可能强化负面循环。
三是因为减速器价格处于下降通道,很大程度下挤压了相关厂商的利润空间。近年来,面对其它减速器厂商的竞争,纳博特斯克的减速器已经降价超过50%。非常接近于成本价,而国产减速机在此价格基础上又便宜50%-80%,过低的价格导致国内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收入勉强仅能抵过设备折旧。
观察纳博与哈默纳科两家公司的研发投入与资本支出,绝对数额保持上升趋势。2017年纳博研发投入5.16亿,占营收比3.09%,资本开支增加至9.17亿。2017年哈默纳科研发投入0.82亿,占营收比3.11%,资本开支增加至5.61亿。
减速器产能供应情况影响机器人本体厂商的产量。纳博与哈默纳科近期纷纷加大资本支出扩大产能。2016年纳博在常州武进区新建了总投资1.45亿美元的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工业机器人用核心零部件精密减速机,一期产能10万台,最终形成年产20万台精密减速机的产能。2017年纳博总产能约80万台/年,预计目标在2018年至84万台/年、2019年106万台/年、2020年120万台/年。
哈默纳科根据不同市场地区设立产能目标,目前其产能分布为德国月产1万台、日本月产6万台、美国与韩国月产0.2万台与0.1万台,加总为月产7.3万台,至2020年目标为德国月产3万台、日本产能10万台、美国与韩国月产1万与0.3万台,加总为月产14.3万台。尽管两家公司在进行产能扩张,但相比机器人市场快速增加的需求,减速机供给仍然偏紧。
由于纳博与哈默纳科的减速器产能有限,并签有优先销售给日企的协议,且销售给外国企业的减速器往往价格翻倍、交货期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国内本体厂商的发展。从纳博2015-2017的收入地区构成可以看出,销售给发那科与安川电机等日企占比一直在55%以上,其次是ABB与库卡所在的欧洲地区占16%左右,由于中国市场快速增加的需求,2017年中国占比14.3%,较2016年的11.4%提高了2.9pct。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仍然任重道远。
7
发那科研发占比最高,四大家族均加强布局中国市场
研发投入一定程度上决定产品核心竞争力,而资本支出程度代表公司对行业周期景气度与整体方向的判断。ABB由于自身体量大,研发投入的绝对值最高,2017年达86.65亿;2017年发那科研发投入达25亿元,占营收比5.8%,领先于另外三家公司,这也与其产品整体盈利能力最强相互印证。
在资本支出上,四大家族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计划,共同点是:(1)他们资本支出的总体趋势都持续上升;(2)他们都有持续扩产产能的计划;(3)他们都将发展重点瞄准了中国市场。其中,(1)(2)两点反映了四大家族对机器人行业景气度维持向上的趋势判断,第(3)点反映了中国作为全球机器人最大需求市场的地位日益重要。
1.发那科: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在日本本土,2018年发那科分别花费87亿日元和18亿日元扩建ROBOSHOT工厂和ROBOCUT工厂,花费65亿日元新建新的加工厂生产机器人零部件,计划2018年底完成。在中国,2016年发那科投资1亿元人民币签约重庆技术中心项目,到2020年力争达到年产工业机器人1万台、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2万台的能力。2018年发那科的华南基地动工,主要包括机器人及机器人系统研发生产制造等。
2.安川电机:2017年 4月,安川电机与长盈精密在正式签约成立合资公司广东天机机器人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合作拓展中国市场,2017年已生产500台小型六轴机器人,2018年生产2000台,到2021年实现年产1万台的规模。为了增设伺服驱动器产线,2017年5月,安川(沈阳)第三工厂开始建设,目前已完成上梁仪式。
3.库卡:2018年1月,库卡在上海投产第2家工厂,将年产能提高至目前两倍的2.5万台。2018年3月在顺德开启全球第二大制造工厂,预计到2024年基地机器人产能将达到每年7.5万台,同期库卡在华机器人总产能将达到10万台。
4.ABB:自2015年以来整合业务、频繁进行收购。2015年收购Gomtec加码协作机器人业务,2016年收购瑞典系统集成公司SVIA,2017年收购贝加莱与收购GE工业系统业务。在中国,ABB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40家本地企业。2018年5月ABB重庆应用中心正式开业,为客户提供从应用开发、前端销售、系统集成到客户服务的全价值链业务支持。
8
多重条件支持国产替代,系统集成商有望率先突围
综上所述,在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制造方面,无论是技术掌握程度,还是业绩体量上,我国相关公司与纳博、四大家族等外国巨头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在正视差距的同时也应意识到,留给国产厂商进口替代的空间潜力很大,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方方面面有诸多有利条件支持着国内企业加速发展。
(1)税收层面,我国机器人有关厂商的有效税率低于国外企业。
对比有效税率,国外
机器人企业税率集中于30%以上,我们选取国内机器人行业典型公司埃斯顿、新松机器人、拓斯达、上海机电与双环传动作对比,发现其有效税率集中于9%-12%左右,在国家税收
政策扶持下,相比国外机器人企业具有优势。
(2)研发投入与政府补助层面:加快国内核心企业自主创收能力持续提高
根据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2016年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7年发布的《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机器人行业的指示精神,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对企业机器人生产基地与技术相关研发工作发放不同程度的补贴。
机器人行业发展需要不断的资金与研发投入,我国机器人行业发展仍需政府更大力度的支持,当然,一味的发放补贴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通过适度补贴的支持,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收能力,实现内生发展才是目的。
通过对比5家国内典型公司的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在2015年后,随着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典型公司自主创收能力提升,补贴占比逐年下降。2017年,五家公司的营收与扣非净利润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但考虑到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具有调节空间,且埃斯顿(2017年占比23.32%)、机器人(2017年占比10.42%)等行业龙头公司补贴占比仍然很高,可以看到,机器人产业竞争环境仍较激烈。
从研发投入上,2017年,补贴收入占比前两位的埃斯顿与机器人,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9.82%与6.70%,拓斯达5.69%位列第三。国内厂商在研发上保持着持续高投入。
(3)贴近下游
应用市场,国内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厂商凭地利优势有望突围
对于上游的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市场,纳博、哈默那科等国外生产厂商一直以来实行技术封锁政策,且行业集中度很高,国内厂商通过海外收购直接超车的可能性不大。从内生发展角度,由于核心零部件技术门槛高、产品验证周期长,高端客户接受意愿不强,短期国内公司实现快速突围的难度较大。但在中长期,随着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国内产商实现突围值得期待,例如在谐波减速器市场,国内的苏州绿的公司产品已有一定的市占率,在RV减速器市场,国内南通振康、双环传动、中大力德等也在大力研发中,且有产品放量。
对于中游本体制造与下游系统集成,本体制造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游集成应用是产业实现商业化、规模化的关键。(i)四大家族垄断本体制造市场,但差距也意味着空间。2017年,国内13.1万台的机器人产量中,国产占比不足30%,高端机器人占比不足10%,按照国内厂商2万台产量的水平,具体到单家公司,大型厂家产量规模仅为1000-2000台左右,不足四大家族任意一家产量的十分之一,提升的空间弹性很大。(ii)应集中培育国内的大型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厂商,增强对外议价能力。从必要性看,目前随着行业内公司数量增加,机器人价格整体处于明显的下行趋势,在面对四大家族抢占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国内企业之间也时而出现“价格战”等无序竞争情况,行业内企业各自为战、信息闭塞、缺乏相关的必要合作。机器人行业联盟组织有望发挥作用,维持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从可能性看,在中国市场,四大家族也互为竞争关系,同样需要本土化,与国内企业合作来完善销售网络。国内若能集中力量培育出龙头公司,存在同四大家族进行议价的空间可能。(iii)深耕下游行业应用厂商有望率先突围,3C等大体量行业相关应用空间大。在系统集成应用中,不同行业的项目各具特殊性,如果长时间专注于某领域,易形成较高行业壁垒,但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应用厂商规模的做大。我们认为未来系统集成应用将朝着更加细分化和专业化趋势发展,而应用行业的空间大小决定了集成厂商的规模,四大家族产品更偏向于标准化和通用化,深度的行业应用需要结合实际产业工艺进行二次开发,这也给中国的机器人厂商提供了卡位下游的发展机遇。以面板、半导体、锂电池制造为代表的3C电子加工行业空间广阔,自动化率需求大,有足够的空间诞生系统集成龙头厂商,且其产业转移的方向也在中国。一旦龙头厂商形成,预计会通过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链的溯源方向整合,行业集中度也会随之提升。
9
风险提示
(1)机器人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四大家族市占率持续提升。
(2)技术突破进度与政策支持力度低于预期。
(3)智能制造产业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