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富士康工业互联网(下称工业富联)在A股上市敲钟。从当年苦哈哈地办工厂、做代工,郭台铭和他的鸿海似乎一直摆脱不了“傻大粗”的形象。不过他不在乎,在他看来,实业兴邦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工厂,哪来的贸易呢?”即便如今工业富联成功上市,他也不忘初心,选择的是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工业互联网——这跟互联网江湖里那些满天飞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炫酷的概念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没办法,谁叫他是郭台铭呢。
1974年,郭台铭向母亲借了10万台币注册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1982年,郭台铭推出了后来被世人所熟知的自有代工
品牌——富士康。
1995年,戴尔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到访华南。郭台铭眼见机会难得,在迈克尔回程前往机场时,郭台铭亲自开车送行。没人知道这一路上郭台铭与迈克尔说了些什么,只知道随后迈克尔改变了行程,绕道去参观了富士康龙华工厂,并将戴尔的代工业务交给了富士康。
2005年,郭台铭又看中了诺基亚的代工业务,为此他特意将业务能力极强的陈伟良升任富士康国际(现为富智康)董事长,并同时交给他一个任务:拿下诺基亚。最后郭台铭的这一“棋子”及时给他传回了第一手情报——诺基亚的供应商艺模出现资金问题,郭台铭当即拍板买下艺模,通过艺模为诺基亚供应机壳与电子零部件,逐渐彻底切入到诺基亚的代工版图。
随后,郭台铭又以同样的方法,以每股29元的低位价格买下正处于业务困境中的奇美通讯,奇美通讯当时有着大把和摩托罗拉的合作。
说起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代工路,当然离不开苹果。
不可否认,郭台铭与乔布斯之间或多或少是有些私交的。1995年,郭台铭与乔布斯在一个会场结识,当时已是业界传奇的乔布斯在郭台铭一再坚持下,破例给了他一张名片。“当时我如获至宝,后来把它锁进了保险柜,打算当作传家宝传给儿子,”郭台铭回忆说。后来两人如何来往,如今已不为外人所知,只是2011年乔布斯去世后,郭台铭受邀去美国参加了葬礼,成为现场为数不多的中国人之一。
当然,这种私交很大程度是建立在苹果与富士康的业务往来。富士康从上世纪90年代就成为苹果供应商,早期为Mac 电脑生产框架,2007年接下iPhone订单。郭台铭为此很得意,“乔布斯为什么要把iPod、iPhone全部交给我?因为只有我能做。”
郭台铭一路走来也并非事事如意,最低谷的时候或许莫过于当年富士康的“十四连跳”,郭台铭的声誉受损,富士康也由此背上了“血汗工厂”的形象。郭台铭不想富士康永远代工,也不想被人称作血汗工厂,更不想踏步不前,他要富士康一直成长。于是这些年,他一直在推动转型。
6月8日,工业富联在上交所上市,在20家战略投资者中,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均名列其中。而在公布的招股书中,明确提到了上市之后将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如果把时间拨回两天前,郭台铭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就表达了对工业互联网的信心。他认为,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兴起,数字经济已成为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服务最广泛的重要领域,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新动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组织方式。工业互联网代表了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的焦点。
虽然说得炫酷,但本质没变,郭台铭依然不忘初心,实业才是他最关注的重点,因此他给工业富联的工业互联网下了一个新定义:实体制造+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实体经济方面我建议不应该叫‘互联网+’,而应该叫‘+互联网’,‘实体经济+互联网’。”“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一样。实体经济,你是人,网络就像你的灵魂;但一旦你没有实体,便无法运作。”
看来,郭台铭还是没变,还是那个苦哈哈“办工厂”的人。
文章作者:彭洋
公众号编辑:李铮
备注:本文有删减,若
需《中国职业经理人》文本阅读、商务合作,请联系本社 宋先生:023-65356251 手机:13206174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