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创业者,确实要定期花点儿时间去想一想,但实际上你想半天有时候想不出来,你还不如更踏踏实实的把握现在,通过勤奋的工作,获得更多感性认识,为你下一步做出正确判断打下基矗
再一个,最近很多人说到了投资的寒冬,说冬季又来了。其实我倒没觉得,我觉得不好的项目,最终他会漏馅的,台风没有了猪都会摔死的。
所以,我今天依然觉得,比如最近比较好一些的项目,比如有技术含量的,真正创新的,依然是投资人追捧的热潮。
但是我们反思,有这种泡沫的时候,很多人把这个责任,就推到了政府身上,说中关村的咖啡大街的咖啡凉了,还推到邓锋这样的VC身上,说他原来说投的,怎么不投我了?
所以,对创业者提出几点建议,这也是这半年来很多创业者让我觉得比较困惑的地方。
1、首先我觉得是个价值观问题,我一直说中国不缺创新的人,今天也有很多钱,但中国能不能成为美国硅谷那样全世界真正的创新中心?我觉得外在条件都具备,唯一缺的是价值观。就是我们到底为什么创业?如果我们今天的乔布斯排行榜一样,论谁更有钱,谁的身家高,谁的市值高,以这个来论,我觉得这种三观对创业者的创新是不支持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最近这段时间我自己感觉,无论是有些没有底线的媒体,牛文文他们媒体还可以哈,这我就不能放炮了,因为他们要骂我了。我觉得,大家渲染有没有一种感觉?天天渲染的创业英雄,不谈他们的产品,不谈他们总结的经验教训,谁融到资谁就是英雄,谁融到的价值高谁就牛逼,大家都比谁拿多了多少钱,马上就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包括对公司的评价,也都脱离了产品,都在谈融资,我觉得这是个错误的价值观。我一直觉得,融资是个手段,只是一瞬间的数字,最终企业成不成功,如果融资你的企业就成功了,今天我觉得很多人就成功了。
所以,不忘初心,创业者拿到了钱,使我们继续在市场上活下去,我们还是要把心思放在做产品上。
我就不点名了,本来有一家企业我还是很推崇,不忘初心,他们也许能把手机做的非常好,而且他们真的通过营销创新,也做的非常好。但自打他们给自己了一个很高融资额之后,自己给自己背上了很重的包袱,就变成了资本的奴隶。从旅行箱到旅行包,反正什么都做,所以就给了华为巨大的机会。所以,即使这么伟大牛逼的企业家,背上了资本的包袱以后,他们的很多动作、决策都是要变形的。
各位想投资很简单,来找老周,老周投你一万块钱,占你一点点,我的公司经过老周的评估估值一万亿,你觉得自己值一万亿以后,走路、说话都不一样了,天天琢磨怎么跟马化腾、李彦宏他们平起平坐。
所以,别说各位是创业企业,就是今天很大的企业,江南春也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完全掉到估值融资数目来评价,就会忽略你的初心。我一直讲不忘初心,任何企业的成功还是要通过产品解决用户的问题,越是我们的初创公司,你的第一步,甚至没有商业模式,我们说都可以投你,但你没有产品,肯定是没法往前走的。
所以,这是我第一个建议。我觉得,最近媒体上的宣传,把大家都渲染的太多了,所以大家现在都在比融资,包括王冉上次说,为什么比融资啊?其实还是虚荣心埃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啊,我先说一个段子,刚才徐小平躺在一个按摩椅上,他问我能不能做大保健?大保健是什么意思啊?徐小平,我确实不太懂你说的什么意思。
下面讲第二点,一个创业者如果完全闷头在家里,当然他没有交流的机会,他可能是在重复走别的创业者走过的错误速度。孵化器、加速器,美国现在跟中国一样,有无数多的创业盛会,后来我就发现有点儿变味了,很多创业者都没挣到钱,像这种创业辅导机构都挣到钱了,对吧牛文文?
当然,牛文文他们还算不错的,因为牛文文自己也是优秀的创业者,而且确实黑马这几年还是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还有很多类似的,原来做传销的、做大众培训的,都在教大家什么是 互联网思维,这种创业会多到什么程度?每天只要你愿意,大概一天在北上广深这几个地区,一天创业者什么事儿都不干,参加四五个会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很多创业者,事情还没有做一点,直接到会上直接宣讲自己的成功经验。事情还没有做成,开始宣讲自己创立的这个O2O的模式,那个创新的模式。我稍微觉得有点儿过,因为作为一个创业者,我认为适度的交流是可以的,但你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你的团队在一起、用户在一起。
扪心自问,这样听听交流一下,真正就能解决你创业的很多问题吗?其实我觉得不能,最重要的是想着你自己的产品该怎么做。而且,很多创业者在开这个会的过程中,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错觉。今天到会场的有多少人?也不过就几千人,加上场外的有几万人,你一上台掌声雷动,你马上以为自己就是人之骄子,万众瞩目的中心,其实就把这几万人都发展成你的用户又怎么样呢?跟中国的几亿用户相比,这只是万分之一。
所以,好象创业的热潮越热,反而自己要能够冷静下来,保持适度的距离,要在听别人讲完之后要有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的思考,要有点儿定力,不能够听了讲的这些东西,我管这叫东施效颦,弄不好就是邯郸学步。牛文文可能不喜欢我听这个话啊,我是有感而发,希望大家谅解。
第三个,我最近在研究O2O,开始O2O把我给吓坏了,因为很多企业一出来,他们都号称说老周都过时了。
(多给我几分钟,前两天我去《中国企业家》论坛,那论坛都特别高大上,都是伟大企业家,我到那地方就特别紧张,讲不出啥话,到创业家来、都是小兄弟,所以我就多讲两句,大家欢迎吗?)
我觉得,O2O的很多模式我开始也看不动,因为用常识做判断是有问题的。比如,我们希望通过补贴,都不是免费了,我忽悠了这么多年免费,他们现在青出于蓝胜于蓝,不是免费都是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