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推进
据何弛介绍,由于国内缺少相关产品与技术经验,在产品的量产与供应链整合方面遇到了不少阻碍,如在拉杆箱部件中加入电子元器件、中空的主动轮设计、防碰撞铝框设计等。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何弢团队以东莞为中心在珠三角寻访过近60家箱包相关代工厂仍然无法找到合适方案。碰壁回到上海,心存不甘的团队在浦江租用了一套厂房,通过CNC加工等设备自己推进和完善零部件方案。
这段经历让何弛团队意识从工业设计到实际产品落地的距离和差异,也使团队对于产品本身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据何介绍,产品已进入小批量导入开模阶段,计划将在今天六月份的上海CES推出,设置智能型与 机器人 型两款,前者在功能和价格上可能会做一些减法,控制在两至三千元左右。
后记
与大多数硬件创业者的体会不同,何弛团队对于国内机器人领域的核心零部件产业链的情况仍持保留意见,硬件底层技术基础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国内 机器人产业 的发展。
关于市面上的多样化、多形态机器人现象,何弢对此表示,现阶段在学术界仍没有对于机器人一个完整确切的定义;在他个人看来,从单个机器人而言,只要在某一方面为人类解决了实际生活问题,仍是具有价值的;从整个行业来说,机器人未来可能将朝向更加完整的功能和形态发展。
在与大多数定位于交互与陪伴功能机器人相较而言,何弢团队认为,基于任务型驱动的 机器人市场 需求可能更加过硬和可靠,团队未来计划把跟踪与避障技术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类似智能 家用机器人 ,最后物流一公里速递、客房/前台服务、无人机、机场/购物车等。
总体而言,通过一款在形态上更易于接受和普及化的消费级产品来推动团队的核心技术和优势是一个不错的切入口,学术性背景扎实的创业团队在软硬件技术方面的实力也不容置疑,但关于市场的把控和供应链管理等行业经验仍稍显不足,而是否能靠后天的不断试错或相关人员的引进补足仍待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