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吧机器人网 » 资讯 > 人物 > 正文

简体中文版《成为乔布斯》预计5月上市

石玉

它几乎将和埃隆·马斯克的传记同时推出。

2015 年,布兰特·施伦德(Brent Schlender)和里克·特策利(Rick Tetzeli)所撰写的 Becoming Steve Jobs 入选了“好奇心日报科技类好书”。我们曾这样在书评中这样写道,“与 2011 的《史蒂夫·乔布斯传》 相比,2015 年的《成为乔布斯》得到了库克在内的现苹果高层的更多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乔布斯去世后,苹果公司授权的创始人传记。”

2015 年 3 月 24 日,Crown Business 出版社出版了 Becoming Steve Jobs 一书,英文版面世两个月后,繁体版由台湾天下文化出版,书名译为《成为贾伯斯:天才巨星的挫败与孕成》。一年以后,我们终于要读到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了。简体中文版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书名暂定为《成为乔布斯》,预计于今年 5 月上市。

一本科技类传记书籍,简体版比英文版晚整整一年。“拿到英文书稿后,我们通常要请人花 3-4 个月的时间去翻译,这本书是去年 10 月份翻译好的,之后又做了不少编校工作,就赶上了年末图书发行的淡季。我们就决定把它拿到今年上半年发行。”中信出版集团大众社主编李穆对《好奇心日报》说。

对外版书来说,出版时间的延滞通常有两个原因:翻译校对和版权谈判。其实在 2012 年,《成为乔布斯》一书还没有撰写完成时,中信出版社便从图书版权代理机构博达手中购买了这书的版权。这种冒险不是没有缘由——那时《史蒂夫·乔布斯传》 全球同步上市不久,乔布斯成为全球的焦点,他的传记也销售正酣。

与《史蒂夫·乔布斯传》2011 年的高调相比,即将出版的《成为乔布斯》一书显得低调很多。本书主要作者布兰特·施伦德在《华尔街日报》和《财富》工作期间与乔布斯保持了 25 年的联系,全书也围绕着二人之间的接触而推进——从乔布斯被逼离开苹果创办 NeXT 开始,直到他过世,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更为平和。

虽得到了库克等苹果高层的赞赏,但在很多苹果老员工的眼中,这本书却不值得称道。曾共同开发 Macintosh 个人电脑的 Andy Hertzfeld 就对媒体说,“这本书着重刻画乔布斯的成长与改变。遗憾的是为了突出这种转变的反差,作者夸大了乔布斯职业生涯前期的缺点和失误,又淡化了乔布斯 1997 年回归苹果以后犯下的错误和缺陷。”

回溯 2011 年,《史蒂夫·乔布斯传》 的出版堪称全球出版界的盛世。中信出版社总编辑潘岳曾在文章中透露,从选题策划、市场策划和营销执行,中信专门成立了项目组来完成那本书的出版。

不过从受托创作的第一天起,作者 Walter Isaacson 和出版方都严格遵循乔布斯绝对保密的要求,授权和全球同步出版都是有严格的流程标准的,这跟乔布斯研发、发布苹果产品的风格完全一致——可以说,《史蒂夫·乔布斯传》也是乔布斯严格控制下的产品。(至于写作内容和写作风格,乔布斯并不干涉,他也不要求出版前阅读全文。对于任何资源和关联的人,他都不设限,还鼓励他所熟知的人袒露出自己的心声,这或许也是后来库克等苹果高层和乔布斯家人不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2011 年 3 月初,《史蒂夫·乔布斯传》 的作者 Walter Isaacson 委托经纪人在全球各地区寻找具品牌知名度、市场号召力的出版机构,候选出版社必须签署保密协议。中信出版社向作者提交了方案,那时连书名都没有,方案的抬头写的就是“项目”(the Project),中标后,2011 年 9 月 20 日,中信收到了英文书稿。随着乔布斯病情的恶化,书籍的出版日期被三度提前,最终从拿到书稿到翻译出版面世,中信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在散漫的出版业是很罕见的运作经历。

这两本乔布斯传记的另一个不同点在于, 5 年前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出版时间紧急,翻译是集众人之力,由四位译者合译;而《成为乔布斯》则由陶亮一人翻译。

几个月前,我们曾写过《成为乔布斯》的书评,贴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猜火车》导演丹尼·博伊尔的 2015 版《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是今年奥斯卡的热门影片。

但影片上映不久,三位早年分别在不同媒体报道苹果、并与乔布斯相熟的知名专栏作家便撰文抨击这部电影。三篇文章都可以总结成一句话:那不是我认识的乔布斯。

乔布斯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争论从乔布斯本人请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所著的《史蒂夫·乔布斯传》 2011 年出版之后便没有停过(今年发行的电影正是基于此书)。

早年与乔布斯相熟的媒体人,以及苹果 CEO 库克在内的多位苹果高管都曾公开抨击这本传记扭曲了苹果创始人的形象,称艾萨克森将焦点放在乔布斯早年的诸多负面行为上。

那么,在熟悉乔布斯的人眼里,乔布斯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这是《成为乔布斯》想解答的问题。本书主要作者布兰特·施伦德在《华尔街日报》和《财富》期间与乔布斯保持了 25 年联系,全书也围绕着二人之间的接触而推进。从乔布斯被逼离开苹果,创办 NeXT 开始,直到他过世。

施伦德将乔布斯的一生化为两个阶段:

史蒂夫 1.0,从创办苹果公司到离开苹果后创办 NeXT 的那段时间;

史蒂夫 2.0,从在 NeXT 收购皮克斯之后的某个阶段,到带领苹果重新成为全球最成功的技术公司。

施伦德相信,是与皮克斯创始人爱德·卡特姆(Ed Catmull)一同工作的经历帮助乔布斯完成了“升级”,让他从一个充满活力,但总撞墙上的创业者,成为救活苹果、用 iPhone 启动另一次计算机革命的科技领袖。

上一页12下一页

上一篇:Siri之父下周将推出全新AI机器人VIV
下一篇:柳传志:谁都有马失前蹄时 杨元庆学习能力很强
精选推荐
通过对抗性图像黑入大脑
通过对抗性图像黑入大脑

[2018-03-02]  在上面的图片中,左边是一张猫的照片。在右边,你能分辨出它是同一只猫的图片,还是一张看起来相似的狗的图片?这两张图片之间的区别在于, ...

麻省理工最新机器人“装配工”未来可建造太空基地
麻省理工最新机器人“装配工”未来可建造太空基地

[2019-10-17]  两个机器人原型把一系列小单元组装成大结构体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人员最近提出一种新型机器人技术,即一种小型机器人系统,能够自主地用统一规 ...

这些人型机器人是如此真实,你的肉眼几乎无法区分
这些人型机器人是如此真实,你的肉眼几乎无法区分

[2017-09-03]   我们生活在一个区分现实与幻想变得越来越困难的世界。由于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创造人工的人类正在逐渐接近完美的最终目标。我们现在看到的机器人不再只是一块发光二极管,......

MIT最新“人机”互连系统 让双腿机器人复制人体技能
MIT最新“人机”互连系统 让双腿机器人复制人体技能

[2019-11-01]  MIT的小爱马仕想借用你的大脑 ,图片来自: João Ramos爱吧机器人网消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新型遥操作系 ...

17世纪的莱布尼茨试图制造“思想机器”却被现实打脸
17世纪的莱布尼茨试图制造“思想机器”却被现实打脸

[2019-11-05]  莱布尼茨,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律师,历史上少见的通才1666年,德国博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发 ...

深度神经网络揭示了大脑喜欢看什么
深度神经网络揭示了大脑喜欢看什么

[2019-11-06]  爱吧机器人网编者按:近日,《自然-神经科学》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深度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准确预测生物大脑对视觉刺激所产 ...

农业将为高科技行业 农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农业将为高科技行业 农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2017-12-17]  农业正在迅速成为一个令人兴奋的高科技产业,吸引了新专业人士,新公司和新投资者。技术发展迅速,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力,而且促进了我们所知道的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人工智能准确预测患者一年内的死亡风险,原理却无法解释
人工智能准确预测患者一年内的死亡风险,原理却无法解释

[2019-11-13]  图片来自BURGER PHANIE SCIENCE PHOTO LIBRARY美国最新研究显示,人工智能通过查看心脏测试结果,以高达85%以上的准确率预测了一个人在一 ...

本周栏目热点

曾是歼10设计师, 9年造全球首款智能厨房机器人,海归广州创业

[2018-04-18]  在厨房壁柜下嵌入一块巴掌大小的控制面板,然后向其下达语音指令——小美小美,我想吃红烧肉,然后,液晶显示面板上就会弹出相应的红烧肉菜 ...

英特尔AI功臣Naveen Rao离职!或加速Nervana芯片谢幕

[2020-02-28]  芯东西2月28日消息,昨日,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人工智能事业部总经理Naveen Rao在推特中宣布离职。▲Naveen RaoNaveen Rao在推特中写道: ...

[1970-01-01]    技术职务:教授 学历:工学博士教授本科生课程:机械原理、 机械创新设计 、产品设计与开发、 科研技能训练教授研究生课程:创造性 ...

[1970-01-01]    乔治·德沃尔(GeorgeDevol)(1912 2 20-2011 8 11), 美国肯塔基州人,发明家,机器人的发明者之一。  1912年2月20日,乔治·查 ...

与机器人共舞的日本商界女强人—有信精机总裁小谷真由美

[1970-01-01]    日本企业高管几乎清一色全都是男性&mdash&mdash在保守的制造业,女性高管更是踪影难觅。不过,机智敏捷和能力超群打败了性别。第一次见面时,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