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主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方向。上游是零部件,即核心三大件儿: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电机;中游是把三大零部件、本体以及其他零部件组装成一个机器人本体;下游是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应用。目前,国内大多
机器人企业只是在做下游应用方面。可以说机器人的整个技术,尤其是机器人的上游核心技术仍旧掌握在国外的企业之中。
据陶喜冰介绍,国家在“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中也为此投了很多钱,扶植了几家企业,虽也做出了成果,但是可靠性和规模上还不够。原因在于减速机的技术要求非常严格,要不停地负重、旋转,所以对精度要求极高,并且摩擦还不能生热,一旦生热,精度就会下降,国内乃至全世界很多企业在这方面都是达不到的。目前国内也有发展得比较好的企业,正在慢慢突破,在比较小的转速较低的减速机上已经做出了一些成果,但在大减速机方面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打个比方吧,RV的减速机占了整个机器人成本的40%,这种减速机只有日本帝人一家企业可以做,里面有一项为期10年的全球专利。但是这一项专利,就垄断了全球90%的市场。他们卖的是什么,就是技术。但凭咱中国人的韧劲儿,肯定能突破,只是时间的问题!”说到这里,陶喜冰充满了自信。
机器人路在何方?“尽管说建立系统健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是必然之势,但实际上"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
政策在面对国内基础工业发展上还是相对欠缺的,所以我个人建议近些年还是要稳扎稳打、打好基础。”陶喜冰看了一眼窗外的产业园,娓娓道来。“一方面扩大产业,进行内延性增长,在业务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另一方面利用资本平台进行并购,把产业下游做成熟。当然机器人产业链下游的
应用,并不是买个机器人本体就结束了,它有大量的系统工程,我要了解客户的需求,用户的产品工艺,然后用机器人做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陶喜冰领导的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也确实做到了稳扎稳打。富士康,世界知名的代理工厂,科捷是富士康在国内机器人行业的唯一合作伙伴。从2004年合作至今已经购置了五六千台机器,生产过程完全实现了“黑灯工厂”,即全机械化24小时无人化运作。十余年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故障率极低。
“至于产业上游零部件方面暂时还是得靠国家投入,它的投入产出效益太差,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需要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进去,周期很长,所以一般企业不会贸然涉足,但是如果以国家力量长周期地投入,肯定会有效果。”他的眼里满是期待。“当然,在技术上,我们也会和中国各大高校、研究所紧密合作,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等,很多项目也是跟科技部、发改委一起合作研发的。产学研相结合,不但保证了创新能力,质量上也是做的很好。”陶喜冰还是充满着自信,“机器人产业虽与国外有着数十年的差距,但配合着国家整体战略的规划,上有"中国制造2025",下有市场需求,走到世界前沿只是时间问题。”说到最后一句,陶喜冰昂起头很严肃。
中国机器人产业展览会010-56038630 欢迎您的咨询:13146629289.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