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李泽湘教授的时候,他正在酒店吃早餐。一小时后,他就要赶去「香港科大-汇川技术」2018百万奖金国际智能机器人创业比赛的现场做评委了。
他不但是评委,过去的1个月里,他香港、深圳、东莞松山湖三地跑,密切指导着参赛的创业团队做机器人原型,为了取得好成绩,大家做一个版本又一个版本,快速迭代,在错误中学习,李教授一有时间还拉着团队们围绕松山湖30公里跑步,让大家锻炼好身体。
如此精力旺盛的李教授最广为人知的标签,是估值百亿美金大疆的董事长,同时,他是港科大学生的创业导师,是大疆创始人、CEO汪滔的老师,是机器人公司李群自动化,“水上特斯拉”的逸动科技等企业创始人的老师,他也是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的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松山湖产业基金投资了40余个前沿项目。然而,
如果你见到他本人,大概会和我的感觉一样,他看上去最明显的标签仍旧是一位教授、导师。
他笑容可掬、谦和朴实,如大多数学者一样。
他务实低调、赋能大学生,被评价为创业者的精神导师。
李泽湘教授认为,大学生这个年轻的群体,有热情、有创造力、有梦想,而为他们提供一个空间,供他们快速学习、快速研发迭代产品,甚至提供试错的空间支持,则是香港科大以及他本人多年来努力践行的事业。
创业者需要的四种思维能力
「我近些年一直在不断总结,到底具备什么能力才能够让学生能够具备创业的条件。对于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
我觉需要满足四种能力要求。」
「首先他要以设计思维去看问题,能做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其次是工程师思维,在想清楚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运用理工科的技术把产品做出来,并且快速迭代;还需要商业思维,把整个系统闭环起来,一步一步去建立一些正反馈,产生现金流、产生利润并带来更多的投入。」
「我接触过的学生中,其实具有这三种能力的学生还不少,科大的学生只要认真学习,不少人还是可以把这些打通的。但是第四种能力却是最难得和最关键的,那就是创业者思维。这要求他们能有创业者的勇气、胆量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不怕挨揍、不随大溜,敢于去试错、去尝试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把握大湾区的历史机遇
深圳,有一大批像华为、腾讯、大族,迈瑞优秀企业。它们通过生产、贸易、代工起家,一步一步地转型、升级成为一个科技公司。但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
大数据的时代,一步步转型升级的老路就不容易走通了。
李泽湘教授表示,他提倡的是大湾区企业概念。香港、深圳与东莞三者之间其实有着非常强的互补关系,在一个优秀企业的资源链条中,它们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却又不完整。
「在过去20多年,香港做得很对的一件事情就是办大学。从国外招一流老师、从内地招一流学生,现在深圳许多领头是企业实际上源头都是从香港去高校里起来的,比如大疆。加上深圳东莞珠三角有着世界上最完善的供应链资源、电子元器件资源以及加工基础。把这三地加在一起,企业就完整了,这是大湾区的历史时代机遇。」
香港科大:科技创新始于校园
在谈到学校创新能力时李泽湘教授表示,香港科技大学有着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学校有着支撑老师、学生去了解产业,去创业的政策与氛围。
「学校允许老师每周有一定的时间在外面的兼职,为老师提供与产业前沿接触的机会。这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当学生有创业想法的时候,老师才能够帮得上他。如果老师自己都与产业界没任何的接触,那与市场就是脱轨的。」
香港科技大学在吴家玮校长时代就建了深圳产学研基地。那是一个让科大的学生老师有机会跟深圳交流、利用深圳与珠三角上下游资源的平台,现在看来正是从那时开始,奠定了港科大创新、务实的办学方针。
这两种品质,在李泽湘教授带领的创业团队身上也得以体现。
他始终坚持从产业出发,要求学生从市场需求找问题,而不是从他人的论文中找问题。从实际的
应用产业的未来中去找寻找,找到那些前瞻性、基础性的问题,再带回实验室研究。
科技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要从市场上来,到市场中去。
「港科大的机器人方向、新材料方向、计算机方向等几个科技创新方向,都受益于这种产业化的思维,这些方向选择创业的学生也会比较多。」
把最该做的东西做出来,而不是寻找风口
李泽湘教授最后忠告学生,千万不要总想着寻找下一个风口,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围绕四个思维把每步做好做踏实,把最该做的东西做出来、把困难一步步跨过去。
只要能做到这些,那么团队就能得到正向反馈,否则即使风口真来了也一定与你无关。
「国家一直在讲供给侧改革,其实这正意味着我们能够提供的好东西还太少,但市场需求又很大很高,因此这里面存在着很多很多机会。关键问题就是怎用设计思维去发现这些机会与问题,然后用工程师的思维把东西做出来、用商业思维去判断怎么切入进去,最后用创业的思维去把这些东西最后整合起来,你能做到这一步,机器人领域任何公司都随时都可以爆发,成为下一个大疆。」
☞文章来源: M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