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于去年7月公布了一项计划,希望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建树,该计划预计在2030年时,中国能够创造一个价值1,500亿美元的全新产业。对于美国从事人工智能的技术专家来说,这份长达28页的文件,是对美国“世界科技霸主”地位的一个直接挑战。它将中国政府描绘成一个积极进取的后来者,不遗余力地把发展人工智能当成的中国“翻身”之作——这项计划同样会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引发决定大局的技术突破。
“事实上,在过去三年里,中国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赶上了硅谷”。这句话出自一位夹在中美之间的重要人物——李开复。李曾是中国互联网著名的“公知”式大V,他曾因声援“南周事件”被请“喝茶”,又因评论人民网的“即刻搜索”功能被禁言三天。现在,在新浪微博坐拥3,000万粉丝的李开复决定出书“表扬”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卓越进步。
他带着他的新书《人工智能超级大国:中国、硅谷和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A.I. Superpowers: China, Silicon Valley, and the New World Order)游走于西方世界,向人们介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宝贵经验。
在《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专栏文章里,李开复说中国的成功经验并不在于“
大数据”又或者政府大规模的资金投资和补贴,而在于中国人的“灵活性”。他写道:“谁将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很可能取决于最终的主要障碍是核心技术问题,还是仅仅是执行细节问题。如果主要障碍是技术的话,比如核心算法仍需重大改进,那么优势就在美国。如果是实施的话,比如需要有智能基础设施或进行
政策调整,那么优势则在中国。”
他在文章最后写道:“中国的研究人员、初创企业和人工智能公司应该让自己的想象力更放开一点,敢于把赌注押在更长远的东西上,让自己有打开新局面的机会,而不是老在追赶。”
李开复承认“大数据”确实是中国的优势之一,大数据的重要性使中国能够缩小与硅谷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差距,因为中国产生的数据比美国更有用,质量更高。他将已故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和对智能手机的引入作为推动中国进入人工智能发展新时代的重要事件。
虽然中国在编写人工智能算法的创造性方面仍然落后于美国,但它已经缩小了差距,并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硅谷对人工智能的
应用。李开复说:“这是在过去三年内发生的,因为在中国,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从智能手机中获取的高质量数据。”
大量高质量的数据正在帮助中国改进
人工智能,这有助于改善产品供应并提高客户接受度,从而生成更多数据以优化人工智能程序。李开复将此称为人工智能的良性循环,数据的可利用性使得低级人工智能算法能够超越无法获取大量数据的高级算法的性能。
虽然突破性的人工智能研究将继续在美国进行,但中国每年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工智能工程师毕业。他们工作态度积极,在致力于寻找基于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新产品和服务时可以承受长时间工作。对大量数据的访问将很大程度上抵消算法设计者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李开复并未对中美之间可能的竞争表示过多的担忧。他更关注人工智能的最终进展,这可能导致人们大量被机器替代。强大的人工智能的所有者可以成为一个享有所有财富和地位的小型精英阶层的成员,而“无用”的群众不再能够创造足够的经济价值来养活自己。
中美两国如何面对这些剩余劳动力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一个大问题。人类必须开始考虑如何将日渐临近的、由人工智能加大的贫富差距最小化,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与国之间的。要么就得把这件事看得更乐观一些:人工智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思考经济不平等的机会。这些挑战太过广泛,任何国家都无法将自己孤立起来,独自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