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6年美国达特莫斯(Dartmouth)会议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来,60多年的技术发展和商业
应用场景吸引着全球各领域人士的关注。在CB Insights出具的《 Top AI Trends To Watch In 2018》中,AI发展正在进入“端”时代,包括手机、汽车、可穿戴在内的终端都将越来越多地迎来AI加持。而
人工智能的赋能应用远不止于此,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教育等诸多热门领域均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
对于教育行业而言,AI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在刺激教育品类项目开展、应用的同时,也成为资本逐渐关注的赛道之一。AI赋能在提升教育组织本身效能、挖掘垂直细分行业应用场景、提升个性化教学品质以及标准化效率提升的过程中,也成为不少创业公司吸引资本与客源的“卖点”,“AI ”to VC等现象也曾被不少人士诟病。
“AI将深度链接内容,融入和构建教学场景,课程感,参与感、现场感成为AI 教育融合趋势下可能出现是新品类。”创新工场合伙人张丽君认为,教育行业在AI等技术创新方面经历了四波浪潮,从“互联网 教育”,到“移动互联网 教育”,到“微信 教育”,再到“AI 教育”。
AI 只是工具,挑战依旧不断
真正尝试使用AI技术来解决教育行业的问题,始于2013年前后。在此之前,2008年左右出现“互联网 教育”浪潮,录播视频 文字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育过程中的互动性,也使优质内容拓展了传播渠道,但大规模的应用并未颠覆过往的教育行业模式。2013年左右,“移动互联网 教育”涌现,大量在线直播技术被应用于教育行业,出现了“视频直播 PPT 白板实时互动”形式。但是,由于直播中积累的教育数据是非结构化数据,存在难以被分析、难以沉淀的问题。所以,从业者又开始探索更多的可能性,AI 教育在此前后被用来创新教育行业的发展。
在张丽君看来,现阶段已经出现“微信 教育浪潮,具体呈现为“录播 直播 微信”,可以兼顾优质内容与高频结构化实时互动。她认为,AI出现后,教育的边界将越来越模糊,教育内容和服务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但AI只是技术的一种方式,一定是带着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深度连接,真正融入和构建教学场景。
VIPKID高级副总裁项碧波也认为,AI只是教育行业的一种工具。 “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是一刀见血或者立竿见影的作用,更多的是在润物细无声,另外一点,不管现在把AI吹的多么神,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工具。”项碧波说,AI产生的翻天覆地的改变,对教育行业从业者来说反而是比较大的挑战。
谈到AI对行业带来的挑战,专注于钢琴教育的The One的CEO叶滨则认为,AI 教育的挑战在于实践中的场景和边界。通过AI去赋能传统老师一对一线下教授钢琴的场景,会让一些教师不满意,而学生自我练琴过程中的陪练场景,却能发挥出AI的价值。“找对场景很重要。”叶滨根据自身的经历坦言,“技术是有边界的,但家长要的是整体结果。AI只是产品中一个小环节,跟家长根本不需要提AI,就说我们服务包是什么,哪些用到AI,哪些是人工帮你做好服务。”
在追一科技联合创始人胡晓的思考中,AI 教育的挑战是数据落地解决方案和人才。张丽君也认为,教育行业产生的大量数据怎么结构化、怎么分析,是一个挑战。
AI人才需求差异化较大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预计,我国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将与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同步,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到2025年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的规模超过10万亿元。
AI 模式对资本与市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技术本身之外,资本与创业者事实上更加关注技术的商业应用问题。
张丽君表示,基于AI等技术创新的互联网教学服务载体正在不断演进,驱动着整个教育行业快速发展。“未来,AI将在技术层面切入,最大程度优化教育企业的服务能力。”张丽君认为,当下出现了“微信 教育”浪潮,具体呈现为“录播 直播 微信”,可以兼顾优质内容与高频结构化实时互动。未来,将会出现以AI、VR为代表的第四波浪潮,其中有可能会出现AI老师、AI助教、AI同学等。但目前在情感连接、陪伴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等方面,AI还无法完全代替真人老师。
不过张丽君坦言,创业者、投资人需要思考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发生哪些根本的改变,“在AI时代人该怎么培养,我们的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而产生哪些职业培训机会、创造哪些价值。”她说,追求更高的性价比,更便宜的价格,最终实现品质提升和效率提升,是AI要做的事情。
当谈到AI人才培养,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运营副总裁吴卓浩认为,AI人才不仅仅是编程,更重要的是基础学科数学、算法,这些内容社会上的学生他的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人基础不行,我们的老师层次比较高,讲到一些算法80%的人都听不懂,现在我们没办法培养中高级人才,因为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
传智播客CEO黎活明则认为,AI人才培养有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用户层面,用户的学历背景和知识基础并不同,第二个挑战就是从社会上很难招到更多的人工智能老师。
同样觉得AI人才差异化较大的,还有小象学院CEO谢磊。“每个人的基础、情况不一样,针对他安排的学习内容路线要与他匹配,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方式。如此,AI人的时间效率最高,得到的结果也是最好。”谢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