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吧机器人网 » 专题 > 观点 > 正文

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月29日,长沙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连接网作为大会支持媒体对会议进行了全程报道。智慧眼副总裁兼CTO王栋、优时科技CEO林锫森、实创未来战略发展副总裁吴宁以及黑洞投资合伙人兼CMO杨蓉,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进行了讨论。

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圆桌会谈

 

以下是连接网整理的圆桌会谈的内容:

 

林锫森: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优时科技CEO,林锫森,我们公司做自动驾驶小型无人车,帮助大型外卖平台,送食物生鲜产品,我们不仅可以送东西,还可以卖东西。

 

杨蓉:大家好,黑洞投资合伙人兼CMO,杨蓉。我们目前投了健康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项目,大家有好项目可以找我。

 

吴宁:我是实创未来战略发展副总裁,吴宁,是科技服务商,做整个园区从最前端的顶层设计,到投资开发建设,到招商运营,到后期资产管理,是科技园区全产业链的产业服务商,在全国布局了30多个城市,有一部分是我们持有,也有一部分是全委托运营的。第一个项目是20年前大连软件园是我们投资开发建设,逐渐在全国都做轻资产布局,核心能力是三点,一是管理园区,二是管管理园区,三是服务企业。

 

王栋:我是智慧眼的负责人,智慧眼聚焦三个产品,一是把人脸识别技术和区块链用到民生领域,主要解决待遇保险、事业保险领取等。二是把计算机视觉和大数据用在公共安全领域,用于公安的追逃、情况研判、智慧社区。三是把全链的技术用到智慧养老这块,包括现在智慧眼总部从北京迁到湖南,现在在湖南有自己的一块,目前在建智慧养老产业园,希望有公司合作一起把市场做大。

 

主持人: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到了什么阶段?

 

王栋:我对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有十几年,过程在讲PPT也提到,人工智能除了基因、纳米,区块链以外的另外一项高精尖技术,人工智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弱人工智能,二是强人工智能,三是高精尖人工智能。现在应该是弱人工智能,相对比较强的人工智能还有一段距离,现在属于弱人工智能阶段。

 

林锫森:我的理解也差不多,如果是分阶段,我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切为四个阶段,一个是实验室的阶段,这个时候普遍是一些算法还有训练的模型,踏出实验室就是进入市场的试点阶段,这无人车也是处于试点阶段,过了试点阶段再往下就是推广的阶段,你找到一定的商业模式,证明可行,现在即将步入推广的阶段。再往下就是普及的阶段,差不多在试点的阶段。有一些公司稍微走的比较快一点,从试点到推广的阶段,但是还没有达到普及的阶段,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不太聪明,很多人认为在人工智能以外的行业,目前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因为不那么聪明。

 

杨蓉:我认为每个行业不一样的,有的人工智能比较成熟,有的还在试点阶段。我觉得在现阶段,很多浅的人工智能大家用户会有一些,但是特别重的部门用户体验不够深。像我拿的手机,美图手机也有人工智能应用在里面,抖音什么的是感知到应用。像无人车发展阶段不是技术没有达到,是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人的体验上会不会使用,这是发展当中面临的现状。

 

主持人:对于投资人来说,你特别希望在比较确定的状态投资,还是比较早期的投资?

 

杨蓉:不太好说,主要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中国人工智能起步比较晚,还是要看技术应用在细分的赛道里面,项目的进展是什么阶段,赛道里面已经有很成熟了,你投特别早期的那肯定不投。如果细分的赛道里面,其他项目没有起来,你做的比较早,你可能就会投,看具体的项目本身来界定。

 

吴宁:人工智能从产业的角度到了全场景的产业应用落地的阶段。我觉得我们跟世界水平怎么比,有两组数字分享一下,一组是中国在过去,人工智能领域增长率是56.4%,基本上全球人工智能增长的一倍左右,整个人工智能是蓬勃发展阶段。但是从人工智能的驱动力,比如算法,算力,涉及到成本、数据阶段,我们在数据阶段已经全球领先,算力也算全球领先。算法是我们目前的短板,跟全球发达的国家比还有一些差距。

 

主持人:刚才林总说了一句话,他本身是做人工智能应用,他说自己对这个产品不是很满意,说人工智能还不是人工智能,是人工智障。说普通用户的感受,感觉到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过去贴上人工智能标准不能忍受,现在市场上买的人工智能产品已经超出了我们期望,您不满意,你分享一下,你做的产品哪些方面非常满意,哪些不满意。

 

林锫森:我们做的是自动驾驶小型无人车,行驶在室外的环境,在强光和弱光要稳定运行。在各种环境下,雨水的天气,春天,夏天和冬天,区别环境的改变,无人车要适应环境。谷歌做自动驾驶汽车,还停留在落地测试,很难从这个地方开始往外复制,主要是因为对环境比较相对可控,没有太多雨水,一旦到了雨水比较多的地方,环境会更复杂,会难一点。基于无人车应用场景比较多,如果做投资,告诉他做无人驾驶,资本就这样涌进来,现在你跟投资机构说,基本不会愿意投,因为大家已经回归到了理智,现在L4无人驾驶比较难实现,都是L3、L2的角度提供市场。

 

王栋:刚才我提到智慧眼做三个行业的产品,人工智能属于弱智能时代,还没有到真正的智能。所谓的弱智能就是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方面,涉及到数据,算力和其他算法,对数据这块,为什么要说区块链技术,区块链不单单解决协作和共享的问题,更多把大数据共享起来,这是一个技术体系,我们可以进行训练。二是关于算力,现在芯片的技术和国际上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基于这两块原因,再好的算法,再好的网络,也达不到预期。包括人脸识别,长沙市公安局,我在2017年国庆节上线,到现在抓了将近600位逃犯,但是这600位逃犯可能要出三次警才能确定是本人,中间有误差,这是我不很满足的地方,需要努力的。二是关于智慧养老,智慧养老是非常大的产业,里面涉及到很多细节,比如照顾老人,防跌倒等这些东西,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真正能够事先预防,还有一定的阶段。刚才院士提到非常关键的词,我们要让智能不单单解决单一方面的问题,要能够思考、推理才是人工智能。

 

主持人:作为投资人,你们作为目前人工智能行业的厂商发展,你满意吗?

 

杨蓉:我们投了一个项目,我们在人工智能布局很多,做无人车智障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场景问题,我们投的项目,是在封闭式的场景里面实现场景落地,就是社区通勤车,业主从小区门口到家,路线是稳定的,不存在障碍的问题,这里投的比较好的项目,场景落地的问题。比如像刚才王总提到板块,他说在预防方面不够好,我们投的项目,包括37度,投了很多项目,预防方面做的比较好,人脸识别,进小区安防,老人预防跌倒,这些方面预警。还有小区周边家有健康,这部分场景解决了,做得不错的地方。不够满意的地方,主要是在目前这些产品,协同上,我们投的公司,希望协同基础,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投的项目,是希望社区的生活状态更美好。现在应用产品,联通起来以后,真正让业主改造,新楼盘还好,一个小区均价五千,有智能化的产品,可能要六七千,大家愿不愿意为这个付费。老小区要进行改造,需要费用,费用谁出?有好的产品,落地的还是比较麻烦。

 

主持人:听了你的话,人工智能行业这么热,有没有泡沫,听了你的话我觉得有泡沫,听了王总和林总谦虚的表达,我觉得没有泡沫,大家有什么看法?

 

杨蓉:自己投的项目肯定有跑的快,也有不好的地方,人工智能赛道是周期比较长的赛道,投资比较大,等待收购时间比较长,面临挑战比别的行业比较大,对我们来说面临压力也会比较大,我只是不想诉苦。泡沫来说,包括现在互联网时期,刚刚开始的时候也有泡沫的存在,但是我觉得泡沫存在也不完全是坏处,有泡沫才会有钱进来,才会帮助企业发展,会有选择,整个行业才会热起来。资产寒冬,好的项目自然去留下来,泡沫也会去掉很多。问一下林总和王总,您觉得行业里有泡沫吗?

 

林锫森:我认为科技不管是哪个赛道都有自己的周期,人工智能是很大的浪潮,有自己的周期,我们在浪潮中期段,刚刚意识到人工智能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强,像杨总说的,进入到寒冬阶段,企业没有办法通过人工智能快速制造利润,现金流没有那么好看,下一轮估值没有那么,资金没有那多,市场就会回归理性,会让你专注人工智能怎么快速落地。无人驾驶团队,已经开始出来,进行市场的裂变,比如做L3园区里面办封闭园区相对可控的应用场景,因为大家想要看到现金流,泡沫不泡沫就是周期的现象,目前整个人工智能赛道比较好的一点是进入回归理性的状态,大家相对想抓住应用场景快速盈利的状态,这是好的现象。

 

王栋:关于泡沫的事情,我的观点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我们看一个数字,2017年的时候。

 

主持人:您认同存在泡沫。

 

王栋:认同,2017年的时候,全中国人工智能融资金额是520亿,2018年200亿,2019年下滑了,资本的寒冬已经下滑了,这个行业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好的人工智能的技术,要有好的场景落地。针对没有好的场景落地的技术,不能说耍流氓,至少说是半个刷流氓。智慧眼生存十年不容易,因为我们找到几个关键的行业,一个是人社民生,一个是公安,治安维稳,三是养老。泡沫可以让一些公司留下来做得更好。

 

主持人:吴总,从您的视角希望企业越多越好,从你的视角看人工智能行业是什么样的趋势?

 

吴宁:我跟王总的观点有点背驰,有一点不同的是什么,人工智能是在总体发展早期阶段,尤其在应用阶段,一个行业在应用端说泡沫有点早。前端消费互联网,拉动整个后端互联网发展,人工智能在这方面比较突出,中国大数据的沉淀为人工智能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我们是服务产业,跟产业的价值共同体,感受比较深,早年服务很多的互联网金融,可能是一到两年尤为突出,很多企业都进入到园区,然后一到两年又都走了,感受很深。人工智能,车联网感受比较突出,我们大连软件园一个园区,信息产业都超过30万,基本上跟城市产业一起发展。然后车联网企业,也是目前尤为突出的,扩充的趋势很强。从这个角度感受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因为是蓬勃发展,尤其是这两三年。刚才大家说处在寒冬,可能也有这个现象,因为中国经济发展,但是从全局来看,全球1/4的企业获得了全球4/5的投资,人工智能是非常有信心的企业,我们同事也提到中关村1号,也是在为服务科技型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专业、细分的服务。比如我们说智能服务的驾驶赛道,为园区提供服务,为产业做深度的融合。

 

主持人:既然我们在这样的寒冬,就像今天天气一样,就有一个问题,我们不需要泡沫,但是又需要钱,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练内功是很辛苦的过程,请四位嘉宾分享自己的建议,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如何熬过这个寒冬。

 

林锫森: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一是必须要制造现金流,不要老看着15年后可能才实现的自动驾驶汽车也好,物流车也好,必须要客观的角度,以当今技术达到的,快速变现。我们做无人车的,不会想太遥远的事情,你如果看任何一个赛道,你会发现其实每个赛道都有周期,共享单车出来。有一些赛道不适合初创公司去抢,比如汽车赛道,可能10年都不能落地。如何通过当今能实现的技术,找到好的应用场景。小型无人车在封闭半封闭园区送外卖,我们不上马路,不会涉及到牌照的问题,只走人行道、自行车赛道。而且不像自动驾驶汽车在全气候全环境稳定使用自动驾驶。我们跟外卖平台合作,比如一个定单进来了,我们系统知道这个定单是不是在无人车投放范围内,如果是无人车投放范围内,而且距离短,距离容易,就可以让无人车投送,不然就让配送人员配送,做到人机结合,以快速的方法,同时找20多家外卖平台,每个静态200多万的合同,可以有4000多万的营收,就足够有资金让你进行后期开发。

 

杨蓉:要有市场思维,做技术的人有点傲骄,觉得研发项目出来就好了。但是这个技术能不能应用,产品端、市场端能不能接受,这是做技术公司要思考的,从市场的角度思考这个产品要怎么样,从什么角度研发。研发也分周期,如果聚焦在当下有需求的研发上能够快速变现。

 

二是抱大腿,你初创型的公司,自己单打独斗觉得很艰难,你找到投资公司投点钱,或者和产业端大的公司,采购你的定单,带入股什么的,善于发现大的机构或者大的公司,在哪些领域跟你的产品连接,你怎么满足他的需求,成功抱上他的大腿。

 

吴宁:作为我们来说,我们不只是空间运营,人工智能市场化有两类,一个是人工智能产业化,一个是产业人工智能化。我们做智慧园区,也需要把整个园区各个行业,招商能力提升大智慧化的程度,在过去20多年,从信息化,到单一场景智能化,全场景智能化,到线上,经历了这么多发展,对我们来说从两个方面,我们作为服务者,从这个角度,应该说已经从几个角度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我们有研究院专门做区块链的研究。这是从研的角度。

 

产的角度,我们跟行业内的,尤其是人工智能细分科技公司,我们投一些企业,跟企业深入合作然后发展。从学的角度,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我们最早也是信息学院,我们最多到2万多人,产学研我们跟政府推动,尤其是开发共享,园区是最好的应用场景。智慧楼宇也不太涉及到生活服务场景,园区是比较好的场景,在应用场景设定上,我们也是努力为服务的产业设定更多的场景。比如我们跟阿里云深度合作,把我们的一些涉及到跟人工智能相关的场景,像阿里这样的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把产品更多元化一些。

 

标准这块,因为做了20多年的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到运营,我们体量在全国也是最大的运营体量,我们也要制订园区标准。包括刚才讲的几点,做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本身也做孵化,我们从这个角度,从孵化器、加速器,到后期成长型企业的导入,助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王栋:一个企业最大的文化,特别是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就是要活下去,怎么活下去,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初创企业,比如做技术,就在这个领域把技术做好,把技术做好之后不怕没有好的市场。现在做芯片的公司,我就把芯片做好,可以用到很多领域,要定位好了,把细分领域选好。二是选择相对比较细分的市场,细分市场是能够让你找出差异化的地方,不要直面竞争对手,进行竞争。要找到细分领域深入进去。我们当时为什么找到人社,因为有那么多离退休人员,他们想拿钱,会配合我们做人脸识别,我们会慢慢把技术做得更好,然后服务于其他领域。

 

主持人:最后一个话题,四位嘉宾,每人一句话,形容人工智能行业面临的机遇。

 

林锫森:短期之内,我们认为像人工智能对比以前机器没那么聪明的有一个概念,就是机器要变聪明。机器变聪明之后,我认为可以变得足够聪明,帮人类赚钱,开始全新的生态。像我们小型无人车,宗旨就是后期帮助主人、商家,帮他们送货,卖东西,制造税后收入,不用所有东西一个人抗,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大家可以往这方面向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二三十年才是即将开始的年代。

 

杨蓉:去你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从用户的角度,找适合自己的用户,设计自己的产品,这样才能看见寒冬之后的曙光。

 

吴宁:总结一句话,未来以来,未来可期。

 

王栋:人工智能推动工业4.0时代的到来,本身是利好的事情。人工智能从大方面来讲,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从我们可持续发展,从我们的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其实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产业落地开发,所以这个行业前景是一片大好,我们也期待未来人工智能能做得更好。

 

主持人:感谢四位嘉宾的精彩分享,我们也相信,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是一个才刚刚开始的课题,希望本场论坛可以给业内外人士以启发,对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感谢各位的到场聆听,2019人工智能应用与创新主题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篇:Testin云测徐琨:产业互联网的“智能化”是稀缺资源
下一篇:人民日报:“人工智能+教育”不可滥用
精选推荐
哈佛大学《自然》发表新驱动技术,让飞行机器人悬停且不受损伤
哈佛大学《自然》发表新驱动技术,让飞行机器人悬停且不受损伤

[2019-11-06]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他们开发了一种由柔软的人造肌肉驱动的机器人蜜蜂(RoboBee),这种机器人在撞墙、 ...

新型轻便机器人套装重5kg,辅助跑步和步行
新型轻便机器人套装重5kg,辅助跑步和步行

[2019-10-23]  虽然步行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不是负担,但对有些人来说,这项简单的运动往往会让人感到筋疲力尽。比如手术或中风后恢复的患者、帕金森氏症患 ...

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优化软体机器人的控制和设计
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优化软体机器人的控制和设计

[2019-11-24]  软体机器人属于一个新的领域,它可能在诸如外科手术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手术时的纳米机器人需要在人体内部移动而不损伤软组织)。软体机器 ...

这些人型机器人是如此真实,你的肉眼几乎无法区分
这些人型机器人是如此真实,你的肉眼几乎无法区分

[2017-09-03]   我们生活在一个区分现实与幻想变得越来越困难的世界。由于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创造人工的人类正在逐渐接近完美的最终目标。我们现在看到的机器人不再只是一块发光二极管,......

亚马逊计划建一个4000万美元的机器人中心
亚马逊计划建一个4000万美元的机器人中心

[2019-11-07]  爱吧机器人网消息,亚马逊11月6日宣布了一项计划,计划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韦斯特伯勒建立一个4000万美元、35万平方英尺的机器人创新中心。新 ...

这个外科手术机器人可以为患者“量身定制”
这个外科手术机器人可以为患者“量身定制”

[2019-07-12]  世界首创,来自澳大利亚机器人视觉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正在推动手术机器人的发展边界,他们创造了可定制的、小型化的手术机器人,能够唯一地 ...

麻省理工又秀神技:推出如魔法般跳跃的方块机器人集群
麻省理工又秀神技:推出如魔法般跳跃的方块机器人集群

[2019-10-31]  几天前,小编向大家介绍过麻省理工(MIT)研发的一种自组装机器人集群(点此阅览),它们可以用统一标准的小单元自动组装出各种大型结构。 ...

英国首台月球车是个小型四腿机器人 将于2021年登月
英国首台月球车是个小型四腿机器人 将于2021年登月

[2019-10-12]  探测器将用四条腿探测月球表面,并将数据传回着陆器,后者将把数据传回地球图 詹姆斯温斯皮尔英国即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中国之后的又一 ...

本周栏目热点

2020年中国AI基础数据服务行业发展报告

[2020-04-03]  核心摘要:目前人工智能商业化在算力、算法和技术方面基本达到阶段性成熟,想要更加落地,解决行业具体痛点, 需要大量经过标注处理的相关 ...

[1970-01-01]    从首尔清潭洞SM娱乐公司大楼代表办公室的落地窗可以清晰地眺望对面的汉江。李秀满会长介绍拥有代表办公室和录音室的建筑物是工作室中心 ...

[1970-01-01]    虽然我国经济增速下降,通缩若隐若现,但由于我国劳动力人口在2012年已经达到顶峰,之后总量呈逐年下降之势,所以即使近几年产业工人工 ...

腾讯思享会:探讨智能社会与人类未来

[1970-01-01]    人类在享受开车的过程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让机器开车,人类如不是理性的控制机器人,又将一场持久的大战。  以智能社会与人类未来为 ...

[1970-01-01]    机器人发展到今天到了重新定义的时候,机器人拥有人类的感知和思维、应用到更多领域,成为现代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由此看出中国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