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吧机器人网 » 专题 > 观点 > 正文

机器人时代来了,操控人才在哪?学技术也可高大上

2014年12月26日,在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的机器人生产车间,科研人员正在加紧调试组装机器人。
  机器人时代已然来临,在业内人士看来,2014年是中国机器人发展元年。我国坐拥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大的制造业体量,也正面临一场机器人产业带来的盛宴,中国机器人正在由技术研发向技术应用的方向转变,并在未来10年,机器人行业是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行业。
  在中国推行工业机器人技术,遇到的最大瓶颈不是谁买,而是谁会用
  做工人也可以不那么苦,学技术也可以高大上
  在一台类似笔记本电脑的设备上,何青峰每天要点击300多下不同的程序按钮,完成让机器人组装机器人的工作。一天下来,他的手指有些酸胀、僵硬,精神持续高度紧张,让他对休息极度渴望。
  不到一年,一条始终由15个人组成的生产线,每天组装出产机器人的量由4台增加到了12台。作为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刚工作一年,何青峰就真切地感受到了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紧俏”。
  “现在机器人市场很火,供不应求绝不是夸张,就在几天前,一家公司又订购了1000台,订单已经排到下个月了。但是,企业很缺与机器人相关的技能人才,还没毕业,就急着让我们去工作。”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倪炬说。
  根据ABB、首钢莫托曼和日本发那科(FANUC)三大机器人公司的数据,目前,仅苏锡常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就达3000家以上,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人才缺口超过2000人。看到这个数据,倪炬就忍不住想“感言”:机器人时代来了,我们的时代,也来了!
  但是,巨大的人才缺口谁来弥补?如何弥补?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跃跃欲试,甚至联合成立了全国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集团,旨在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形式,整合及协调集团成员及产业资源,促进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与职业教育结合,带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机器人热潮酝酿巨大人才缺口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总销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随着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地方政府到民间资本,都掀起了一股机器人热潮。
  不仅如此,在业内人士看来,2014年是中国机器人发展元年,中国机器人正在由技术研发向技术应用的方向转变,并在未来10年,机器人行业是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行业。
  “热潮”与“预言”袭来,很多与机器人行业相关的企业,都有感知,而这背后,则是一个巨大而急切的人才缺口。2014年年初,浙江千里马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文祥接到了一个“奇怪”的订单,为一家企业寻找一位能够管理和运用大型智能设备的高级人才,其中一项必备技能就是管理和维修机器人,为此,这家企业开出了不低于50万元的年薪。另有消息透露,一年内,操作机器人的技术工人的工资,也涨了一倍,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很多毕业生艳羡的对象。
  目前,全球每销售5台机器人,就有一台是在中国安装的。“按照目前中国机器人安装量的增长速度,人才需求早处于干渴状态了。”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机器人爸爸”孙立宁曾说。
  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买来就能用的,需要对其进行编程,把机器人本体与控制软件、应用软件、周边设备等结合起来,组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才能进行生产。但是,相关具体的操作,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并且属于新兴领域,人才缺口巨大。
  以重庆为例—据保守计算,2014年在机器人领域的专业人才缺口就超过5000人,工业机器人产业工人的缺口则高达7万。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董事长凌琳坦言:“在中国推行工业机器人技术,遇到的最大瓶颈不是谁买,而是谁会用。”
  其实,这个缺口,何青峰在找工作时就感觉到了,不仅是运用机器人进行生产的企业,就连机器人本体的制造厂商,也急需熟练的技术工人。作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批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他找工作“很轻松”:刚上大三,一些机器人企业就进学校特招,仅安川一家,就特招了10人,免了一些面试环节,只经过了6个月的轮岗实习。
  职业院校纷纷出动以弥补人才缺口
  参加机器人行业大会,利用一切机会向企业宣讲学校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还要与机器人领域的行业巨头联系,争取建立长期的合作,确定学生的实践基地,利用行业巨头的资源,与上下游的企业建立联系,为新专业方向的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几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曹根基一直很忙。
  2010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一个新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成为首家开设这一专业的职业院校。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和曹根基的一个账本有关:按照工信部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大概需要20万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关从业人员。这就意味着,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培养3万名以上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
  但是,与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相比,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目前,本科院校培养的机器人相关人才,大多从事原理研究、本体开发及特种机器人开发等,而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有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对口专业较少,开设年限也仅为1~2年,从课程内容设置到人才培养过程,还很不成熟。
  新鹏机器人副董事长秦磊认为,目前国内很多应届毕业生的能力并不能满足企业在机器人方面的用人需求,所以经常会出现求职人多、企业却招不到人的情况。“企业很缺这方面的人,但是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招,学校就想为企业解决这个问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蒋庆斌说,“这个专业比较新,社会认可度不太高,专业岗位、就业前景、教学质量,家长疑惑,学生也很疑惑,所以招生量不是很大。”
  近两年,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企业热、政府热、全民热、教育热”的局面,很多职业院校看到了这一市场前景,纷纷开设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和方向。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有9家职业院校以这一专业进行独立招生,120多家职业院校开设了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方向。
  在制造业发达的广东,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就在其王牌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上下功夫,扩大招生规模,并开展直接面向高中和中职毕业生自主招考、中高职五年贯通制、在校生企业订单班和企业在职员工大专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该校对实训场所的投入,也“够劲儿”:plc控制实践室、单片机实践室、自动化生产线室、自动控制实践室、机器人实验室,应有尽有,一个个小型的吊臂仿如硕大的机械手一般,抓取挪移,动作矫健,实验设备高度浓缩和模拟着实际的自动化生产场景。
  学技术也可以高大上
  上手快,有过专业系统的学习,也有实战训练的经验,成为何青峰留下的重要原因。现在,他指挥的机器人,既可以组装上百斤的大部件,也可以紧固几厘米小的螺丝,熟练操作的背后,不仅包括自动控制原理、智能技术、机器人学、单片机开发、电机拖动等基础知识,还需通过编程操控机器人的零部件,了解机器人的组装过程,熟悉机器人的系统维护和参数调整。
  作为一个典型的“90后”,何青峰用实际行动证明:做工人也可以不那么苦,学技术也可以高大上。“焊接,点焊、弧焊,我都会。”他每次都这样介绍自己,很多人都把他当成一名普通的焊接工人,而他做的,其实是操控机器人焊接。“我们是新机器人技工群体,和传统的技术工人不一样。”何青峰说。从事机器人行业,他的父母很为他骄傲。
  到仓库取货,搬运给工业机械手自动装配,再传送到自动喷涂区,最后成品入库……整个车间没有工人,所有岗位均由机器人独立完成。看过“数字化无人工厂”的介绍,还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上大二的庞永河,脑子里只蹦出3个字:高大上!
  “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工作环境,怎么样?是不是比坐办公室还爽?”庞永河自豪地在他微信朋友圈里说。在他的微信朋友圈,是一张张关于机器人的照片。“给机器人加一些模块时,比如红外感应器,电磁感应器,距离传感器等,就会用到很多物理和数学知识,以前课上听老师讲,觉得枯燥无味,现在特别感兴趣。”庞永河说。虽然高考差了几分,无奈去了一所高职院校,但是,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机器人让他又找到了自信。
  “同学一听是去一家机器人企业工作,就觉得技术含量好高,很有发展前途,工资待遇也不错。”即将毕业的倪炬,最近成了同学羡慕的对象。其实,当初选报机器人应用专业时,倪炬也疑惑过,“机器换人”的时代,留给工人的岗位是不是越来越少了?但是现在,他看到,即使在“数字化无人工厂”,机器人也始终需要人来操作、维护、保养,只有人与机器协同合作,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工作效率。
  目前,我国的机器人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国产机器人还处于行业的低端。“国内做机器人的厂商很少,不需要那么多设计机器人的人,而外国的机器人厂商到中国的很多,有的生产制造,有的安装销售,这就需要大量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系统的操作维护等技术人员,也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这比从事机器人研发和机器人本体设计的人才需求量要大很多。” 蒋庆斌说。
  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带动专业的发展,提升教师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丰富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资源,2013年11月,“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由75家院校行业企业组成,其中包括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46家院校,ABB、安川电机、发那科等29家行业企业。
  但是,面对几近“井喷”的培养速度,蒋庆斌确有担心:“人才缺口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各个院校开设专业的情况、招生的情况,没有准确的数据,没有定量的分析,大家只是凭感觉,跟形势在做。上升的速度如此之快,有可能出现人才短期爆发,而企业不需要这么多人的情况。不过,把眼光放到未来10年,应该问题不大。”

上一篇:国内外陷机器人PK大战
下一篇:创新推动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
精选推荐
基于生物启发的机器人很容易适应丢失附属器官
基于生物启发的机器人很容易适应丢失附属器官

[2017-12-17]  很多机器人被设计应用在危险环境,如灾难现场。在这些地方,他们的运动系统完全有可能被损坏。那这样会吓跑这些机器人吗?也许不是,如果它们像日本的东北和北海道大学创造的......

[2018-01-26]  纽约时报的报道,德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长约七分之一英寸的机器人,首先看起来不过是一小块橡皮条。然后它开始移动。机器人走路,跳跃,爬行,滚动和游泳。它甚至爬出......

苹果AI主管透露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关于机器学习方面的进展
苹果AI主管透露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关于机器学习方面的进展

[2017-12-11]  苹果隐秘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多年来一直在转移焦点,但今年似乎正在加速。 4月份,公司获得了在加利福尼亚州进行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的许可证,而在6月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解码人类行为和想象时的大脑活动信号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解码人类行为和想象时的大脑活动信号

[2017-08-23]  为搜索引擎过滤信息,棋盘游戏对弈,识别图像 人工智能在某些任务中远远超过了人类智能。来自弗莱堡由神经科学家私人讲师Tonio Ball博士领导的几个杰出的BrainLinks-Bra......

MIT最新“人机”互连系统 让双腿机器人复制人体技能
MIT最新“人机”互连系统 让双腿机器人复制人体技能

[2019-11-01]  MIT的小爱马仕想借用你的大脑 ,图片来自: João Ramos爱吧机器人网消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新型遥操作系 ...

可编辑神经网络,有望简化深度学习?
可编辑神经网络,有望简化深度学习?

[2019-10-04]  深度学习是一个计算繁重的过程。 降低成本一直是 Data curation 的一大挑战。 关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大功耗的训练过程,已经有研究人员 ...

Waymo:人性和行为心理学才是无人驾驶最大的挑战
Waymo:人性和行为心理学才是无人驾驶最大的挑战

[2019-11-03]  自动驾驶汽车作为AI领域内最大的挑战之一,谷歌致力于其研发已有十余载,现在他们逐渐意识到,最困难的是如何让人们享受驾驶的乐趣。这是一 ...

这些人型机器人是如此真实,你的肉眼几乎无法区分
这些人型机器人是如此真实,你的肉眼几乎无法区分

[2017-09-03]   我们生活在一个区分现实与幻想变得越来越困难的世界。由于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创造人工的人类正在逐渐接近完美的最终目标。我们现在看到的机器人不再只是一块发光二极管,......

本周栏目热点

2020年中国AI基础数据服务行业发展报告

[2020-04-03]  核心摘要:目前人工智能商业化在算力、算法和技术方面基本达到阶段性成熟,想要更加落地,解决行业具体痛点, 需要大量经过标注处理的相关 ...

[1970-01-01]    从首尔清潭洞SM娱乐公司大楼代表办公室的落地窗可以清晰地眺望对面的汉江。李秀满会长介绍拥有代表办公室和录音室的建筑物是工作室中心 ...

[1970-01-01]    虽然我国经济增速下降,通缩若隐若现,但由于我国劳动力人口在2012年已经达到顶峰,之后总量呈逐年下降之势,所以即使近几年产业工人工 ...

腾讯思享会:探讨智能社会与人类未来

[1970-01-01]    人类在享受开车的过程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让机器开车,人类如不是理性的控制机器人,又将一场持久的大战。  以智能社会与人类未来为 ...

[1970-01-01]    机器人发展到今天到了重新定义的时候,机器人拥有人类的感知和思维、应用到更多领域,成为现代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由此看出中国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