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已有机器人生产企业100多家,国内包括天津、重庆、上海、江苏以及广州等地,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下都在大力发展自动装备、工业机器人。2014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预计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达到3万5千台,占全球总量的20%,居全球之首。未来十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还将至少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业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沈阳智能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2013年,沈阳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已经由2003年不到300亿元增长到1615亿元,多年的创新发展为沈阳的新一轮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装备制造业是沈阳的“看家本领”,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沈阳要继续站在排头、走在前列,发展集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于一身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把“看家本领”变为“独家本领”,是必由之路。但沈阳装备制造业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向高端价值链跃升?提升信息化与服务水平仍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是提升传统制造业竞争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发展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产业,推动其在装备制造业的应用,是沈阳老工业基地实现结构调整和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制造为核心,推动沈阳的产业升级。一是符合沈阳的产业实际。沈阳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已形成了机器人智能装备、IC装备、流程工业自动化、数控机床等众多产业集群,拥有第一个国家级IC装备产业制造基地。在机器人产业方面,沈阳形成了以独有技术、核心零部件、领先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工业、服务、特种及移动等机器人领域呈产业集群组合发展。以沈阳自动化所、新松公司等为代表的多家研究所和企业,在中国机器人发展领域创造了20多项第一,是拥有国际上
机器人产品线最全厂商和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领导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沈阳拥有东北地区运算能力最快的超级计算中心和运算能力最快、存储能力最大的云计算中心。
二是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家发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智能装备产业未来年均增速将超过25%。尽管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目前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偏低,
品牌知名度也不高。2012年国产品牌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仅为8%,这一短板就是市场,“补齐短板”是重要战略。对沈阳而言,发展智能装备产业不仅是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全国范围看,沈阳在机器人产品的多元化程度、上下游配套能力,特别是技术力量支撑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把握优势,补齐短板,就要在核心竞争力上取得创新突破。
一是加强创新载体和环境建设。沈阳积极争取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仅可以打破科技成果所有权、收益权等体制机制障碍,极大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进而在科技体制改革上取得更大的探索空间,而且可以发挥示范区的集聚效应,吸引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更快地向沈阳集聚,为沈阳的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增添原动力。当前,沈阳正以浑南区国家级高新区为核心,举全市之力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二是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围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鼓励沈阳行业领军企业与高校、院所形成利益共同体,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整合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联合攻克共性、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发挥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沈阳机器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引导企业接产转产科技成果,加速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鼓励高校、院所在沈阳创建新公司,开展产业带动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成果转化项目。
三是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有机结合。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扩大沈阳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完善风险投资服务体系,强化投投联动、贷贷联动等工作机制,开展市场化、专业化运作,为智能装备产业等领先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提供投融资支持。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科技担保业务,完善抵押融资机制,放大贷款担保比例,扩大信贷规模。以获批国家第二批专利保险试点地区为契机,建立专利保险工作机制,探索知识产权让渡使用新方式,拓宽险种类型,搭建智能装备专利信息检索及保险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