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重量级”人物集聚龙岗把脉深圳制造业未来发展。
12月19日,“2015中国制造业创新论坛”如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制造业“重量级”人物集聚龙岗,探讨“新工业革命”时代下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把脉深圳制造业未来发展。
“政府规划+市场机制” 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如何建设,由谁主导?当天,对话嘉宾各抒己见。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包含了国家级先导性的项目,因此前瞻性、建设难度都是比较大的。”深圳市先进石墨烯
应用
技术研究院院长黄友元认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应该由政府主导、骨干企业参与。目前,中兴、华为、比亚迪等大型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拥有足够的力量参与完成使命。
对于黄友元提出的观点,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和灵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华舵表示认同:“创新中心的建立需要各个主体的联动才能形成,政府规划加市场机制相结合才能打造好国家制造业创业中心。”卞华舵举了具体的例子,他说,深圳正是在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十分重视市场的作用,才能保证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时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则对深圳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深圳产业链的特色在于不仅全而且快,在完备的产业链里,任何东西放在深圳的产业界都比较完备,动作非常迅速。虽然深圳比较善于做短、平、快的创新项目,但在目前的阶段,政府在引导深圳制造业发展时,还应该注重“长线”,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
“互联网+制造” 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智慧变革
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脊梁”,在当前形势下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也是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力的表现。当天,“新形势下高端装备制造业如何变革”成为了对话嘉宾关注的一个话题。
“用互联网创造的、拥有巨大智慧和智力的机器,正在武装和改造我们整个制造业,高端装备生产从工具到平台、到系统、到生产模式、到发展理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海成提出,企业必须去积极应对这种变革,避免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杨海成说:“不管是互联网+制造,还是制造+互联网,我们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智慧革命,广泛地和制造业进行拥抱、融合。”
如何走向“智能制造”?中集集团副总于亚坚信,互联网与
大数据能够带来更加智慧的制造方式,有可能使重大装备实现跨越变革。于亚以深水平台为例,一个深水平台有一千多个系统,这些系统的数据现在是分散在各个平台上的,但从趋势来讲,最终要集成在一个平台,为此不仅需要考虑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安全性问题,还要考虑系统之间的安全性问题、干扰问题。于亚提出:“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一方面取得突破,就能够获得世界领先的制造水平。”
“跨界+转型” 大健康产业有望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今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列入下一步大力推动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2020年,全球健康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3.393万亿美元,人均年支出约1800多美元。”深圳大学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和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陈思平相信,在上述背景下,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包括医疗器械制造业有望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陈思平在谈到制造强国战略下大健康产业的跨界与转型话题时,向对话嘉宾及参会企业介绍了深圳大健康产业的现状。“在医疗器械制造方面,深圳值得骄傲。”他说,目前中国有三大医疗器械生产集聚区域,其中包括珠三角,而深圳制造的医疗器械占整个珠三角的80%。但目前该产业还存在企业规模小,品牌影响力差等问题。
为此,陈思平建议,以地域品牌提升企业品牌,以区域产业优势抗衡跨国企业规模优势。要形成区域产业,必须配套发展软硬环境,如医疗企业检测中心、临床试验基地、开放的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院校等。
陈思平根据多年行业经验,提出了自己的
观点:“没有临床实验基地,医疗器械很难投入使用和突破发展,深圳的第一家临床实验基地是位于龙岗区的慢性病医院,此后市一院、二院、三院分别成为临床实验基地,这才有效保障了行业的发展。”
“产品+服务” 建立新的中国制造业经济发展模式
在“新工业革命”时代下,如何促进全球制造业模式的创新及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提出,智慧云制造就是一种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它建立了一种新的中国制造业经济发展模式,即,以用户为中心,“产品+服务”为主导的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制造。
“做好云制造,一是资源供给,二是能力协同,三是互利共赢,这是制造业核心的三件事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经理助理、总工程师潘旭东表示,当前和未来的十年内,制造业的竞争也是未来标准的竞争。在新一轮工业革命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要变成工厂。潘旭东认为:“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不同的企业都可以为社会提供很好的服务,都是我们中国智慧制造、智能制造的存在形式。”
就“新工业革命”下企业如何变革的话题,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CEO严琛则结合汽车行业制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制造业不是指生产过程,是指全产业链过程。比如,汽车制造的环节从生产意义上是很传统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信息化的管理去提升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信息流,提升生产的效率。但就产品本身而言,还是取决于设计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