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能制造的“长沙路径”
制造业是长沙产业的主力,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长沙规模工业总产值已进入“万亿俱乐部”,然而如何突破瓶颈,引领“制造”向“智造”转变,长沙也在一直探寻自己独有的路径。
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如何最好的对接,碰撞出最大的能量?“抓”与“放”的维度如何把控?在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激励政策出台之后,如何充分激活政策内在能量,从而延展到市场之中,成为长沙思考的重点。
事实上,纵观全球的制造业变革,无论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韩国工业3.0”,还是“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都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核心技术和主线。“尽管长沙工程机械、家纺等部分先进企业启动了具有部分智能功能的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的探索,但从整体来看,高端智能装备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邓子畏说,要实现更多行业、更大范围的智能制造,必须发力自主创新,大力开发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关键部件、软件及装备是关键。
企业主导、政府引领,一直是长沙市政府确定的智能制造之路的原则之一。《行动计划》公布一月余后,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成立,与此同时,中国电子-IBM联合创新实验室也落户长沙。作为长沙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机构,二者将对长沙现有制造业进行全面调查,提供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同时,鼓励采取股权量化投资等市场化模式,将研究总院建设成为全面开放的创新基地和服务平台。
这被称为继《行动计划》之后的又一战略举措。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成立后,长沙将以资金补贴的方式来研发“智造”技术。对于自主研发“智造”技术的,政府会主导组建“智能制造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用以支持孵化资金。在“智能制造”产品的推广使用上,相关部门会搭建“智能制造装备租赁平台”,以补贴方式促进“智造装备”的租赁。同时,将致力于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构建多种资本共同参与的融资平台,通过多种金融手段,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
政府引领、第三方机构参与执行,市场与企业唱主角,长沙的智能制造探索之路基调已定,帷幕已启,并试图以领先的姿态,开创一条崭新的“长沙路径”。事实上,成绩也有目共睹。去年以来,长沙智能制造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发展进一步加速,引来全国产业界的注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轻工集团、美国IBM、德国西门子等国内外企业巨头,先后在长沙智能制造产业投入或合作新项目。同时,长沙向智能制造迈进不仅壮大了本土制造企业,也吸引了国外资本的目光。去年8月,德国汉堡经济促进局不远万里来到长沙举办德国投资促进活动,长沙从外商眼中的投资热土渐渐成为重点“招亲对象”。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