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程序智慧化
尽管有些应用一开始只是和机器人沾了一点边,但随着运行,机器人程序会变得越来越聪慧成熟。许多公司都希望能加快软件中机器人的成长速度,Operator公司也在翘首期盼的行列中。社交游戏公司Zynga的前执行官Robin Chan和Uber联合创始人Garrett Camp创立了通讯软件Operator,虽然仍处于测试阶段,但他们的宗旨就是成为“让你剁手剁到爽的购物软件”
Chan说:“Uber能随时随地给你叫辆车,但我们期望 Operator能成为用户一键开启旅程的软件,这是我们一直努力想要达到的理想界面。”打开Operator软件,你就会看到一个大大的蓝色按钮写着“发送请求”,轻触一下,你就会看到不同选项:服饰,家居装修,电子器材,还有一堆其他的分类。(然后一个“其他所有”的分类按钮)挑一个感兴趣的类目,然后就有机器人出现询问你想要什么,一般的交易类别机器人都能完全胜任;其他的互动还需要人工服务,一般外包给别人,就是公司所称的Operator。
其实让机器人唠唠叨叨问一堆关于你想买啥吸尘器的问题,还不如直接自己看看亚马逊购物网站的目录来的快。但重点在于Operator的软件会更新升级,系统将有能力处理更多的用户需求,而渐渐摆脱人工干预。Chan说,“我认为唯一能实现的方法就是在人类和人工智能机器的周围搭建起网络连接,不断进行将客户需求进行整合升级,那么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就会慢慢提升。”
Messenger软件内置的FacebookM虚拟助理就采取了类似的工作方法。在基础的机器自主学习层面让机器人处理尽可能多的任务,剩下无法处理的任务交给人工处理(打电话和客户沟通,和对方理论等)让这样的机器人助理点个墨西哥卷的外卖自然不在话下,还能和亚马逊的客服进行一番切磋。但目前,M虚拟助理还只对小部分在加州的用户开放。
Magic公司目前也在走这条路,终极目标是通过短讯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Fin公司,由前Facebook执行官SamLessin共同创立。公司目前还处于隐形模式在运行,但是据登录过应用的用户所称,Fin的功能和Facebook M虚拟助理相似。而直到最近,像Google之类的公司才将这些服务对大众免费开放。此类应用软件位处商业中销售链条的顶端——譬如谷歌,用户在其通讯界面就能描述他们所想。能清楚了解用户需求的企业是广告商强有力的伙伴,同时也是潜在的盈利企业。
总还有其他方法能盈利。这周Magic公司宣布要开始对高端版服务收费,每小时100美金。高端版服务能为用户租私人直升机,买到脱销的产品,甚至还能帮助用户完成遗愿清单的项目。
Slack公司的产品副总裁April Underwood表示,到最后大型软件公司都会投资开发智能机器人。如此一来,独立的开发人员就能依赖这些公司在机器学习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不再需要自行开发引擎来解读文本。她说:“依我看到2016年底,会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公司提供成熟的机器人服务。”
也有人士认为关于机器人的未来设想有些过头了:Operator和Facebook M算是目前发展的最好的机器人,且不说他们都仍处于封闭测试阶段,大部分的服务都要依赖iOS、SMS、Slack这样不受控制的平台,许多投资人认为这限制了机器人的发展潜能。
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Benedict Evans告诉我机器人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挑战:人类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我们编写软件的能力,软件还没写出来用户可能就已经有了新的需求。他说:“你就像是在写菜谱,但是你又能写多少的菜谱呢?”
软件界面也是个问题。你给用户呈现一个空白的方框,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该要求些什么。见面后不久,Evans发了一条这样的推特:“人类恨不得把人工智能安在每个新型用户界面模型上,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号称完美从不犯错的HAL9000型机器人,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距离HAL9000大概还有50个诺贝尔奖吧。要是没有用户界面的话,系统可能就会和DOS提示符一样含糊不清,我们也没有万能的HAL9000为我们解读一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