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业内均知,机器人创业热火朝天,与中国制造2025这一规划相关,“中国制造2025”规划指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要达50%,并将机器人行业列入十大重点推动产业之一。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机器人的被关注度正在越来越高,而创业者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产业并理性决策呢?
机器人的主流类型被分为服务型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从机器人的概念来看,它就是一种能够自动适应坏境,并能够采取自主决策的设备,具备视觉、听觉等智能化的识别系统,这样一个简单概念决定机器人产业是需要相当高的技术、人才、资本能力支撑,但目前国内的企业则走向了反面,又一次将高端产业玩成了低端廉价的路子。
目前不少科技类创业者做产品的理念是便宜与性价比,认为价格才是消费者首先考虑的东西。性价比这一概念似乎在国内科技界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从O2O创业、智能硬件、手机与VR领域创业尽皆如此,如今这股歪风正在蔓延到机器人领域。甚至据一些行业爆料指出,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售价千元以下的机器人。
也有机器人创业者表示仅用两个多月就做出了机器人。甚至有创业者得意洋洋的表示,要论机器人生产速度,我们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
但在国外是另一番景象,在机器人产业领域,日美欧均有精心打磨强势的品牌。日本有阿西莫、发那科、安川;瑞士有ABB、德国有库卡、意大利有柯马,美国有Jibo、Buddy,而中国有什么?有业界人士说,有的是用越来越快的速度做出了许多的廉价而又缺乏科技感甚至粗制滥造的电动玩具。
目前许多创业者的想法是,首先研发一种简单而又能干单一重复执行活动的机器人,大幅低价策略跟进并快速商业化,然后通过产品的快速迭代建立生态。
说到底,机器人在目前创业者的眼中,也看成是智能硬件的一个子品类,但即便是智能硬件目前遭遇的困局也足以让创业者清醒,比如,目前智能硬件行业遭遇的困局是应用场景尚不充分,同质化严重,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缺乏爆款、市场需求尚有待挖掘,本身需要极高的技术含量,而机器人即便是划归智能硬件品类,也是属于智能硬件领域顶尖级科技项目,其行业横跨众多领域,机械,硬件,单片机,计算机,视觉等等,资金投入与时间研发周期更长。
我们知道,机器人行业既然是代表未来,这已经说明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从精密度极高的零部件,减速器、感应装置等核心配件,需要完善与成型的产业链与配套。
但国内的机器人产业的短板是,行业发展依然处于初期阶段,与日美欧不在同一发展层次,比如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模式是由机器人制造厂商以开发新型机器人和批量生产优质产品,并由社会上的工程公司来设计制造各行业所需要的机器人成套系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配套产业链。
但即便如此,在底层算法、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方面,日美也在逐步探索之中,但在国内,整个零部件配套产业链并没有发展起来,高性能的机器人需要性能很强的处理器,更好的算法和交互,与各种执行零器件等,但国内机器人生产制造现阶段各种核心部件需要依赖配套进口的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