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卡智库指出“机器人+”正替代“互联网+”成新大风口,从国际竞争、产业升级、技术等多角度分析了这场风从何起。未来机器人产业空间有多大?
机器人产业未来的空间有多大?
各方众说纷纭下,福卡智库总结了当下的三种观点:
第一个是百亿元能级。持此观点的专家认为,中国现有机器人市场中,国内企业自己制造的仅占13%左右,2014年约为7000台左右,对中国企业而言,该产业的产值容量将以百亿元为单位。
第二个是千亿元能级。中国正逐步形成重庆、广州、沈阳、上海等四大机器人产业重镇。其中,重庆号称要打造“中国机器人之都”,而业界向来就有“北新松”、“南广数”的说法,这两家在当地已构建相对完整产业链,产业集群初现雏形。而上海在全国首当其冲面临后工业化时代全面兑现,市场需求最大,且云集了ABB、库卡等世界巨头,在研发、集成、应用等方面占尽优势。这四大区域,每个产业集群至少都是千亿级别,意味着未来市场空间也将以千亿计算。
第三个是万亿能级。这个预测来自麦肯锡,到2025年,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产业应用创造的产值为1.7万亿到4.5万亿美元。
这三种估算方式看似天差地别,到底谁更代表未来?
福卡智库认为,第一种显然相对保守,无视中国市场爆发式、跨越式增长的前景。第二种相对客观,第三种则比较乐观。实际上,随着产业升级与应用拓展,机器人改变的不止是生产方式,更在于颠覆了交易方式、生活方式。
换言之,未来机器人产业就如同当下的互联网,将完全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方面,无处不在,以致于可以被“忽略不计”,但绝对不可或缺。就此而言,机器人产业的市场空间怎么估算都不为过。
事实果然如以上预测的这么乐观吗?中国能在这场国家战略级的产业大战中分得一杯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