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另一种类型的人工智能,马庆国教授把它称作B类人工智能。他说,B类人工智能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可以穷极计算的,例如,围棋博弈就是这种情况。你我在比赛中出什么招,理论上是可以穷举计算的(把双方出招过程算完)。如果计算机可以快到“你的招一出来,计算机把后面可能的变化都算完了”,它直接就能找出最优方案,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人是绝对打不过机器的。
“机器的计算速度非常快,哪怕3-5亿亿次的计算,天河2号计算机它一秒钟就可以算完了,而人根本无法做到。”
尽管计算机可以计算的如此之快,但还是不够解决人们不陌生的大规模的计算问题。例如,“货郎担问题”:有n个城市,已知城市间的距离,要找出一条最短的路线(一个城市只能到过一次),如何找出这条最优路线?5个城市,人可以用手工慢慢算,15个城市,人的手工就不行了(15的阶乘次),25个城市,一般的计算机就不行了。
尽管计算机可以计算的如此之快,但还是不够解决人们不陌生的大规模的计算问题。例如,“货郎担问题”:有n个城市,已知城市间的距离,要找出一条最短的路线(一个城市只能到过一次),如何找出这条最优路线?5个城市,人可以用手工慢慢算,15个城市,人的手工就不行了(15的阶乘次),25个城市,一般的计算机就不行了。
因此,马庆国教授认为,除了要看计算机的速度,还要靠算法。穷举法是最笨的办法。在我们运筹学里的优化中有很多算法是尽量避免穷极计算的。分支定界法(branchandbound)虽然与穷举法废油本质区别,但毕竟会节省很多计算次数。也就是说,人类在创造各种技术提升计算机速度外,也凭自己的智力想出来更多的算法,包括给计算机设定有可执行计算的支撑的“抽象规则”。
“这就是B类人工智能,随着计算速度的增长,它一定可以战胜人,因为人没有那样的力量快速做这样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