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向‘阿尔法狗’(AlphaGo)举杯,庆祝人工智能(AI)发展史上的又一大进步,然后或许可以开始担心了。”英国《卫报》这样评论过去一周那5场划时代的棋局——“阿尔法狗”以4∶1战胜世界围棋高手李世石。有评论称,对于电脑程序员和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来说,这样的胜利是一个历史性跨越。不过,当研究者们为这个有可能改变世界和未来的“狗”兴奋不已时,抵制者们早已公开表达疑虑和恐惧——人类会因人工智能的崛起而灭绝吗?《环球时报》记者身在美国硅谷,真切地感受到人工智能研发的热潮,无论是初创公司、科研机构,还是科技巨头,纷纷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大量财力。与此同时,一些隐忧也被激发出来。
各大科技公司“必争之地”
“阿尔法狗”的研发者并非谷歌,而是英国公司“DeepMind”。这家位于伦敦的人工智能公司于2014年被谷歌收购,有媒体称,谷歌花费了4亿美元。这笔收购,被看作是谷歌招揽人才、向人工智能领域进军的计划之一。
在硅谷,对于人工智能野心勃勃的公司不止谷歌一家。根据美国科技媒体网站“主板”报道,Autonomy、DeepMind、SwiftKey、VocalIQ这些英国搞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创业公司,分别被美国的科技巨头惠普、谷歌、微软和苹果收购。它们并非个案,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风险投资不断增长,美国的科技企业正在抢购英国这类创业公司。
无人驾驶汽车。谁料,车开到半路,系统故障,“汽车先生”居然自己做主改变了目的地。惊慌失措的男主多次试图和“汽车先生”对话,却被置若罔闻。最终,人机沟通失败,他被阴差阳错送到一座无人岛上。
抛开人类的无穷想象力,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可能并不需要草木皆兵。就像美剧《硅谷》里调侃的,无人驾驶汽车虽然先进,但也会无故宕机、不受控制,甚至存在网络安全隐患。
有舆论认为,从技术层面来说,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仍然为时尚早。人工智能的技术难度,恐怕还是被人类低估了。硅谷一名科研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最难的还是认知。它们可以识别,但是很难理解,很难对话。
余凯也说,人工智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源于人类计算能力大大增强、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以及一些原理性突破(基于各种丰富的深度神经网络去处理图像、时间序列数据、优化决策问题),但人工智能面临一个关键难点,即认知问题。语音、图像识别,都要靠感知,而感知涉及语义理解、知识的获取、推理,这些是更高层的智能,目前机器还做不到。
《环球时报》记者在美国注意到,美国银行、电信、电力、网络等机构早就使用类似Siri语音助手的“机器接线生”,以节省人力。但实际情况却是,人机沟通,费事又费神,让人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