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三大互联网巨头依托自身的优势,在比拼人工智能实力。此前,这三家各自收获了互联网连接的红利。百度构建了人与信息的连接,以网络广告实现盈利;阿里塑造了人和商品的连接,以电子商务实现盈利;腾讯培育了人和人之间的连接,通过社交软件网罗极其庞大的用户,再以基于用户群的增值服务实现盈利。不过,三家在智能化连接方面还略显呆板,于是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人工智能应用。
早在2009年,百度就提出通过推进人工智能实现国家综合国力的弯道超车。百度身体力行,2014年5月将AI最权威的学者之一、谷歌大脑项目之父吴恩达纳入麾下。眼下百度人工智能实验室搭建了作为百度人工智能核心的“百度大脑”,融合了深度学习算法、数据建模、大规模图形处理器(GPU)并行化平台等技术,拥有200亿个参数,构成了一套巨大的深度神经网络。
腾讯也不甘示弱,基于微信平台,开发了多种模式识别功能,推出了“微信智能开发平台”,将微信的图像识别能力和语音识别关键词技术向第三方开放,“扫一扫”和“语音转文字”功能就是典型应用。
阿里巴巴则与软银、富士康等世界知名企业联手推动 机器人产业 在全球范围的开发和拓展,还借助自身的渠道优势、阿里云强大的存储、计算及大数据分析能力与 机器人 公司SBRH联合开展机器人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方面的研究合作。
从国家意志来说,“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出现“人工智能”一词,在科技创新2030项目中,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成为重大工程之一。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等,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种种迹象表明,2016年,不仅是“十三五”起步之年,也是我国人工智能商用元年。
海量大数据,无疑是我国研发人工智能的第一大优势。我国科研人员数理运算能力世界一流,在建立运算模型方面速度快,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短板是创新乏力,具体运用上的创新很少。“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到人工智能,是对相关产业和企业的正向政策刺激。人工智能研发热一旦在我国启动,潜力不可限量。
世界科技创新格局已到了人工智能崛起的大时代,AlphaGo的不俗表现只是一个新的开端,接下来人类开发的人工智能应用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