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机器不会取代人,但是未来它们却可以帮助人类做许多事情。在东南大学的 机器人 世界中,除了一般的机器人,还有像棉花糖一样的 医疗机器人 “大白”这样的高情商机器人。预计5年左右,像大白这样能做护理、能和人击掌拥抱、语言安慰的暖心“健康顾问”就能造出来。宋教授提醒,未来,“人工智能”将广泛的在生活中应用,但不必担心人工智能奴役人类。人类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在机器的供养下,人类本身会不会退化。
【新闻链接】
新中国第一台机器人诞生记
新中国第一个机器人就是从东南大学(当时的南京工学院)走出来的。而主持研究这台机器人的,便是女教授查礼冠老师。令人惋惜的是,查礼冠老师在筹建南京工学院机器人实验室的公务途中,不幸因车祸去世。但是她和她主持建造的这台机器人,却永远被后辈铭记。
上世纪60年代,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几个学生为了迎接“南京无线电技术展览会”,希望做一个无线电操纵的机器人。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查礼冠老师和学校的支持。
当时,日本和苏联的机器人在全世界都很领先。学生们从杂志上找到了苏联和日本的机器人照片,可是这两张图片只有机器人外形,没有内部装置图,更没有介绍一点构造原理。为了让机器人能模拟出人的腿部动作,学生们跑遍了南京市的百货公司,物色各种能做跳、跑、点头、摇头等动作的小玩具,从这些小玩具中寻找灵感。另外还跑到假肢工厂,向老工人请教假肢的制造问题,这对机器人模拟人的上肢动作也有很大启发。
在短短6天时间,以查礼冠为首的师生30人就完成了250张设计图,讨论修改无数遍,才将机器人设计好。经过设计,这个机器人的高度超过2米,能做28个自由度动作,用洋铁皮做“衣服”。刚开始,机器人连站都站不稳,走路直摇晃,后来,经过广大师生的集思广益,在机器人的足踝关节安装了四个弹簧,解决了这一难题。就这样,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新中国第一台机器人终于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