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白云区松洲街火锅店两位呆萌的机器人上菜员吗?记者获悉,因为经营不善,这家曾红极一时的火锅店关门了,两位机器人上菜员也无奈“下岗”。记者多日走访了解到,目前,广州至少有6家餐厅曾使用机器人上菜,其中有两家已停业,另外一家虽在营业,但原来雇用的机器人上菜员已被“炒了鱿鱼”。
李世石大战AlphaGo的硝烟还没散去,广州另一场关于“人类vs机器”的大战又引来了大家的关注——让人稍感欣慰的是,这一次机器人服务员暂时败给了人类服务员。看着曾经风光的机器人服务员们下岗的下岗、炒鱿鱼的炒鱿鱼,感觉到咱们人类的尊严得以保存,人心甚慰。应当说,进驻餐饮业的各种机器人服务员并未取得成功,并不意外。缺少智慧和情感、运行时震动较大……这些不利条件,显然让机器人相对人类服务员还存在致命的缺陷和短板。
但且慢,如果就此欢天喜地,觉得人类打败了机器人,未免过于幼稚了。的确,在现阶段餐饮业等很多服务业领域应用机器人,不排除有炒作噱头、博眼球的考虑,但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呢?谁敢保证日新月异的 机器人技术 不会通过一次次的升级打补丁,逐项克服自身短板,直到竞争力超越人类?实际上,在发端更早、技术更成熟的 工业机器人 领域,这一设想已经变为了现实。如今很多工厂里的机器人、机器手已经做到了“多快好省”。在某些岗位和工种上,机器人代替人类正在成为一个趋势。也许在不远的未来,机器人也能在服务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绝非异想天开。
2013年牛津大学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未来有700多种职业都有被机器人替代的可能性,其中以行政、销售、服务业最为危险。别的不说,就拿我的老本行新闻业来说,国内国外都早已出现了“写稿机器人”。虽说现阶段这些“机器人同行们”看来还无法抢走我的饭碗,但未来呢?这个可不好说。
当然,若以最乐观的心态来看,机器人主要从事一些重复性高、不怎么需要创造力的工作,与其说是取代人类,不如说是把人类从繁重、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样的变革并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在此期间随着教育系统、就业方向、产业结构的调整,人类自会找到自己的空间。
然而,作为个体而言,恐怕我们最该考虑的是如何像机器人一样通过快速学习来给自己“升级版本”。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重拾我们祖先“适者生存”的进化金律,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