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9月12日,阿里在发放预定的中秋月饼之后,把剩余的一批放在内网上让员工抢购,同时售价降低。有5位阿里安全部的工程师,写了一段Java代码,用技术手段绕过验证码限制,通过定时器启动了程序进行月饼抢购。
能不能绕过验证码,是安全工程师和黑客进行博弈攻防的一个主战场。不巧的是,因为是内部抢购,开发工程师放松了警惕,没有设置一个用户最多刷1次的限制。这成了5位工程师的恶梦,在成功地抢到第一盒月饼后,并没有跳转到付款页面,5人最终共抢刷了124盒月饼。
当天,5位员工中的4位被开除。阿里巴巴的首席风险官解释说:刷月饼对“内部其他小二造成了福利分配的不公正,对外我们反击‘黄牛’,对内我们不能自己成为技术黄牛”。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千百年来,让人类气馁的“上帝”角色,一直是星空、宇宙和自然,但今天,我认为多了一个角色——人工智能,悖论的是,它是我们人类自身的产物。
阿法狗还没有走远,它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再强的人脑也敌不过算法。那么问题来了,掌握更多算法技能的人,是不是就走在了另一部分人的前面?他们的技术优势,会不会造成新的不公平?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应该用,什么情况下又不能用?该怎么确定滥用和正当的边界?
这关系到我们怎么看待技术,怎么修正技术进步带来的规则断层。
“人工”不敌“智能”,已是常态
阿里的刷月饼,让我联想到中美的两个案例。
一是前几年借助浏览器刷火车票。每逢节假日尤其是春运期间,一票难求,于是360、搜狗、火狐等各大浏览器上线了刷票功能。浏览器安装插件后,会不断访问12306网站,提高订票成功率。但插件也加重了网站的压力,高峰流量曾几度崩溃。2013年1月,工信部正式叫停了浏览器火车票刷票插件。
2011年4月,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亚马逊上买书,他惊讶地发现《TheMaking of a Fly》这本书的价格竟然高达170万美元。
原价才100多美元,原因何在?
还是算法!
亚马逊的书商其实通过算法定价,用算法监测同一本书在其他卖家的价格以及供求关系等因素来实时调价。不巧的是,两家书商正好互相“盯”上了,只要对方抬高一毛,我也调高一角,其中一方的涨价触发了双方各自不停地加价,最后创造了天价。
就象阿里的月饼一样,这个算法中也有一个“Bug”,也是程序员不小心忽视造成的:其实只要用一个“If…Then…”的条件语句加上一个“200美元”的上限,荒谬的天价就不可能出现。
任何一家书店,都有成千上万本书,仅仅通过售货员,不可能实现每一本书的动态定价,但通过算法,可以轻易、快速的实现。即使有“Bug”,算法已经不可挽回地、高效地取代了人工。
我们已经身处一个人工智能时代。
我认为,人工智能,说的其实是“人工”不敌“智能”。那些通过手指头点击鼠标,默默购买月饼或火车票的人,在代码、算法、插件面前将永远处于下风。
何为智能?
智能是利用算法和数据,为人类完成大量程序性、重复性、常规性、以前必须是由人类亲力亲为的工作。
当数据足够多的时候,机器甚至能够自己摸索出规律,对情况进行自动判别和处理,开始拥有人类的一些基本智能。这是人工智能的第二个层次。
25年前,当我第一次走进华中科大计算系的课堂,上的是《DOS操作系统》,我就意识到,计算机是个笨蛋,人让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它不会做任何你没有通过程序指令它的事。人指令计算机怎么做的方法,就是“算法”。
但是,今天的情况截然不同。进入智能时代后,我们通过向机计算机“喂取”数据,计算机可以自己“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规律。因为互联网的存在和普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廉价的数据,我们把它们喂给机器,结果机器时不时学出几个令我们大出意外的结果。
文学和艺术曾被视为这个领域最后的堡垒,但它们正在被攻破。人工智能开始写报道、编小说、甚至创作诗歌。早在2009年,美国西北大学智能信息实验室就创建了一款自动写作程序“Stats Monkey”,通过将一场特定比赛的客观数据进行加工,能自动编写出一篇体育报道。之后自动写作技术被《福布斯》在内的顶级新闻媒体采用,当时大约30秒可以生成一篇文章。现在的速度已经提高到3秒。与之相似,会下围棋的阿尔法狗,支付宝的 机器人 小二,都是通过数据、算法来模仿人的智力。
就象赛跑,人跑不过马。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收集、处理、计算信息的能力,将永远落后于计算机,而这种能力,曾经是人区别于其它万物的根本能力。
在新的智能时代,在机器和算法面前,绝大部分人,只会显得越来越笨拙。
人工智能,讲技术还要讲伦理
人脑不如电脑快,存贮的信息也不如电脑多。
我在写作中,不时要引用别人的一些
观点,为了核实查证,我要在自己的书架上找到记忆中那本书。虽然只有四个书架、五百多本书,可是常常在弯腰、踮脚十多分钟之后,我都找不到想找的书。但在馆藏量3000多万册的国家电子图书馆找一本书,通过搜索仅需几秒钟。在浩瀚的互联网上,通过谷歌上找到一本书中一个段落,所需要的时间,也是数秒。
人工与智能的差距,是云泥之别。软件和数据将越来越普及,软件会重新定义所有的商业流程,重新定义商业规则,算法将无处不在。
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智能、什么情况下又不能用?滥用和正当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懂得利用算法智能的人是不是具有竞争优势,已经形成了新的不公平?人类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技术和自己?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技术在变,但规则不变,人类固有的诚实守信的信念不变,道德律令不变,公平的法则不变。
昨天下午,阿里巴巴的元老王帅先生在微信朋友圈说:“今天这个引起争议的决定,让我们再次提醒自己和每个员工,游戏必有规则,偶然总有必然。无可奈何是因为万事都有底线。”
这种底线,就是不能破坏规则,就像足球场上不能用手,篮球场上不能抱腰,男女不同场,老少不能在同一个赛道,破坏了规则,游戏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算法会制造不公平,使用不同的工具意味着站在不同的起点,如果说用安全部的工程师用脚本抢购月饼很公平,就像认为“骑马和坐飞机是一回事”一样荒唐。智能时代需要重新定义规则,阿里巴巴这次月饼事件,我认为,是在为智能时代能拥有一轮明月立规。
新的时代,应该树立新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