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了整整61年的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就是人工智能2.0时代,而伴随着中国科技技术的发展,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也逐步走向世界的最前端,位居领先世界的行列之中。近日,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表示: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期正在不可阻挡地到来。
潘云鹤是在10月24日于青岛召开的2017中科曙光智能峰会上做主题演讲时提出上述论断的。此次峰会吸引了来自政府、学界和企业界的千余名代表参加,人工智能2.0时代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成为峰会核心议题。
演讲中,潘云鹤指出人工智能迈向新一轮的基本动因,包括信息环境的巨变以及人类的需求的巨大变化。前者具体表现为:由过去的一台计算机、几个人一台计算机变成每个人有一台计算机,变成一个人有很多台计算机,可以随身带着走;还出现了互联网,出现了移动计算,出现了超级计算,有了穿戴式设备、物联网、云计算、网上社区、万维网、搜索引擎等等。
后者则表现为:人类需要研究智能城市,用数据的方法研究智能城市,需要研究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游戏、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所有这些新的需求,都跟传统的人工智能的任务不一样了,从模拟人到模拟系统,这个系统不但模拟每一个人,还要模拟人与人之间的环节。
潘云鹤由此指出人工智能2.0的五大新特征:大数据上的深度学习和自我博弈进化技术等新兴技术将形成大数据智能;基于网络的群体智能已经萌芽;人机一体化技术导向混合智能;跨媒体推理已经兴起;无人系统迅速发展。
“人工智能2.0它的发展方向正好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潘云鹤说,“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很多声势显赫企业,都纷纷在国家规划的指导下,制定本区域、本单位的新一代AI发展规划,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番”。
中国工程院院士、曙光公司董事长李国杰在此次峰会主题演讲中强调重视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建设。他指出,未来10-15年对经济贡献最大的可能不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技术,而是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入各个产业的新产品、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新业态、产业链跨界融合的新模式。这些创新主要是已知技术的新组合。
李国杰同时指出,发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要重视大众的刚性需求,如健康、出行、安全领域,“不能只做 维生素 ,要努力做不可替代的 抗生素 ”。
在李国杰看来,目前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机器学习能力已成为新的基础设施需求,计算机能力的高低将决定人工智能产业和智能服务的水平。
中科曙光总裁历军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契合了当下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人工智能不仅能充分满足个体差异化的个性需求,同时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未来它甚至会超越人对社会的理解,达到实现预测未来的效果。
尽管如此,历军指出,在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国在人工智能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当中,仍有不足。“我们的算法以及应用已经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但是我们在核心的微处理器、微处理芯片上,整个通用的编程环境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与此呼应,潘云鹤同样在主题演讲中坦言,人工智能2.0时代,中国仍将面临许多理论和实践的挑战。
此次智能峰会上,曙光公司副总裁沙超群发布了“数据中国智能计划”——这是曙光继2015年推出“数据中国”战略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旨在通过先进、高效的智能计算,让数据变成智慧知识和智能服务能力。
青岛市副市长张德平与曙光公司总裁历军代表双方签署了《有关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产业合作战略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促进信息产业与先进技术在青岛的产业化发展与聚集。
此外,依托在青岛设立的“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基地”,中科曙光还将开展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产品研发;青岛市政府将在相应的政策支持、部门支持和配套支持中给予双方合作切实落地以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