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着喊口号,少看朋友圈。… 人工智能在中国被过分炒作了,现在国内人工智能已被娱乐化。不是做两个刷脸应用、搞一个APP就叫做人工智能。”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接受环球网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华为不是上市公司,在策略和方向上,反而更为清晰和明确。
人工智能要用来解决问题 不是噱头
面对人工智能大势,华为有自己的解读。郑叶来认为,人工智能将为企业带来两大益处。第一,让人工智能和企业实际的生产场景相结合,以解决自身的问题。举例来说,华为公司面临的场景包括:怎么让全球的物流系统便捷?怎么让人工智能维护全球通信网络的问题?作为一家拥有18万员工的典型企业,华为也思考,如何通过人工智能解决内部知识传递的问题?于是,华为将人工智能跟此场景结合,并将此需求用云服务的形式来封装;又例如,华为过去通过OCR表单识别和图片识别,解决了华为在供应链、生产发货、内部的安保问题,此外,甚至通过AI解决运输、全球技术服务的问题。
“所以很多东西,不能只看技术,要结合企业应用场景。我说今天人工智能被泡沫化、娱乐化,因为大家到哪儿都搞机器人、都讲刷脸,但这只是很小的东西,” 郑叶来告诉记者,“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核心。”
第二,通过软硬件的创新,人工智能可以提升经济成本的效率。人工智能无论是训练、推理,知识量都很大,如何运用最好的硬件、芯片、软件架构,一同来解决整个成本效率的问题,这正是华为2018年的重点。
“我上研究生的那个时代,人工智能还很难招研究生,因为出来不好找工作。”郑叶来解释道,现在人工智能成为最火热的行业焦点,实际是出于两个变化。第一是过去五年,行业经历数字化,带来了大量的数据,有了数据就会有模型。第二是云计算和专业芯片的变化,原来算不出来的东西,现在很快就算出来了。这两个变化让人工智能变成一个可能,但是人工智能本身的算法并未太多地改进。这如同郑叶来去年曾经总结过的
观点,即过去三年人工智能的变化,是“算力释放了算法之美”。
郑叶来指出,未来人工智能是一个随处随在的智能,包括人的生物特征等在未来都会被立法。用户知道华为的手机不会把生物特征、指纹传到后台云端,而会存在本地的芯片,这将是用户选择华为手机的原因。
做2B不用"互联网思维" 区块链是好技术
面对人工智能大势,华为的态度相当务实,不喊口号,但也早有预备,2012年便成立诺亚方舟实验室进行研发。华为重视行业真正的
应用场景,而这样务实的作风,让华为云增长的速度飞快,华为云在2017年销售收入约5亿美元,华为云的用户数和资源使用量有3倍的增长。
目前,华为云主要业务包括三大类:为大中型企业做私有云;为中国和全球做政务云;第三,是标准的公有云。郑叶来表示,“三类客户,几乎是主动找到我们。” 除了华为善于服务中大型企业,也由于华为的全球名气,华为成为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目前可以透露的包括标致雪铁龙、大众、讯达等。而在政务云方面,华为已为全国200多个城市像是广州、深圳,提供政务云方案支撑;在海外,华为也正在服务8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政府客户,用户量增长非常快。
郑叶来表示,做企业级市场,应该每天想着的是怎么把客户服务好,解决客户的问题。他要求团队:眼睛盯着客户、趋势来做事情。企业级业务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浮躁的沉稳思考,以及长期的服务与信任。
这样的回应并非片面说辞,华为过去做IT产品线时,没人认为能做得起来,然而今天华为在国内存储的份额在前年、去年都达到市场第一,去年更是扩大份额,并在欧洲和日本成功地进行了拓展。至今,IT产品线每年增长30%-40%。
郑叶来表示,企业服务的核心是生态。而华为经营生态的核心秘诀,正是其对“三不”承诺的坚持: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我不偷你数据、不变卖数据、不强迫你进行数据交换。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而且华为不做股权投资,不与你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当今火热的区块链技术,郑叶来也做出回应。华为认为去中心化是非常好的技术,华为云也即将发布区块链的相关服务。因为区块链解决可信传输的问题,华为借此解决内部安全的问题,比如华为云很多东西以前需要登记完成,但现在会用区块链生成。尤其华为在云方面必须获取别人的信任,区块链就是很好的措施。不过郑叶来也强调,虚拟货币只是区块链的一个应用,华为做的是技术的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