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世界》或许不是这几年最好的网剧,但它的脑洞是最大的,也是跟技术和科技最贴合的。在第一季结束后,粉丝们苦苦等了好久,最终在今年迎来了剧情冲突全面爆发的第二季。
昨日,第二季最后一集完结,科技MIX的小伙伴们都唏嘘感叹,等待第三季的同时,
我们也对剧中展现的技术做了一些思考。
“西部世界”在剧中是一个类似迪士尼乐园的存在,里面住的都是仿生人,被称为Host,他们受程序控制,几乎和真人别无二致。Host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游客进入乐园,就好像进入了一部沉浸式话剧,可以与Host进行互动,并开展属于自己的故事线。
有趣的是,剧中所架空的世界,和我们今天的科技水平差不多,而Host则是一家公司一手打造出的黑科技。
其中有一集有这样一个场景,“西部世界”负责人要为园区的建设筹款,投资人起先不屑一顾,直到他看到那些逼真的Host,完全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无法相信技术所能达到的地步。
既然技术水平相近,那如果倾举国之力,
在现有的技术能力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打造类似的Host呢?
剧中只言片语地向我们展现了Host的制造过程,从机体构造来看,Host构成的基本材料是一种热塑型的蛋白纤维,使用不同的器具进行编制,在冷却成型后,有着良好的韧性和灵活度,原理上有点像现在的3D打印。
只是,Host在材料上应用相对单一,似乎它们的骨骼、肌肉、韧带、毛发等各种组织都基于一种材料,只是密度或比例不同。
现实世界的确有类似的材料,但是要实现人体般的触感,同时模拟出丰富的功能,实现类似人体的体循环和协调系统是不可能的。
想要打造出“真人”,没有一种万能的材料,它一定是不同材料的组合。
科幻小说中的Cyborg(生化电子人)的设定,更符合我们现在的技术解放方案:在金属骨架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液压和微机械作为传动,最后再附上人造肌肉和仿生皮肤。
这种方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一些人已经接入了假肢、生态外骨骼、人造心脏等,一些特定的金属也能与人体细胞进行很好的融合而不发生排斥反应。
我们可以省掉复杂的血液循环和体液循环,也没有了机体病变的可能性,可以大大提升耐久性。但如果要模拟出剧中Host那种可以流血、感知疼痛的机体,就另当别论了。
视觉和语言系统。目前AI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视觉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上,我们也在相应的领域看到了相应的成果,比如自动驾驶,人脸识别,智能客服,聊天机器人等等。在今年的谷歌I/O大会上,谷歌也演示了一段AI打电话订餐的,其中AI的语音、语气、语调都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Host可以察言观色,通过观察面部微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与人类互动,这是最难模仿的地方,但相信在未来这不是最大的障碍。
迪士尼就打造过一款机器人,可以模拟出很多微表情。
行动力,要模仿人的行动力,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开发了一款拟人仿生手,通过扫描尸体的手架骨,再用3D打印出人工骨骼。
这类机械手保留了人手生物力学信息,达到了解剖级别,使得人工手指关节的运动范围、力度和动态行为都接近人手。
不过在开发过程中,他们还是对这只手做了简化,去掉了一些人手的生物学特征,因为“人手的复杂度实在太高”。
人的双足的运动也很复杂,只有少数的公司致力于这方面的研发,但哪怕最有名的Boston Dynamic也不得不承认,与四足机器人和滚轮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的开发实在是比登天还难。
其它方面还有能源供应、机体维修等问题,
但想要打造出《西部世界》里的Host,最难的还是自我意识的产生。
这个东西,无论是科学家、生物学家,还是心理学家都解释不清楚,基本属于玄学的范畴,甚至比什么量子物理学还捉摸不定。
目前的情况是,机器智能的运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在很多领域,比如下围棋、算数学题、玩游戏等领域都超越了人类的极限。
在《西部世界》里,Host的自我意识是技术迭代突变的结果,很多专家预测,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估计也会是这种模式,通过技术的不断升级,对于人类的不断模仿,直到量变引发质变,出现所谓的“奇点”(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时间节点)。
虽然我们目前完全看不到奇点来临的迹象,但很多科技大佬都表示了对超级人工智能的担忧,包括霍金、马斯克、比尔盖茨等都表达过类似的
观点。在他们的预言中,奇点的来临是必然,来临后对人类也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如果抛开未来,只看眼下,从工业
应用和经济学的角度讲,
对人体的纯粹模仿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中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它们开发成本高,精度低,适用范围窄。所以市面上大部分的机器人都是这个样子,它们被安置在流水线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那么我们为什么又对人形机器人如此之痴迷呢?
首先我们真的可以学到很多,没错,我们觉得很多动物了不起,比如鹰眼的变焦能力,蝙蝠的回声定位,地鼠的敏锐嗅觉等等,但这些已经被破解,并被仿生学应用。而始终攻克不下的,就是人类本体了。
我们有关节繁多的仿生手,有可以替代心脏的起搏器,人形机器人的研究是我们对于自身的终极探索,至少是身体上的。而在智力领域,现在的机械学习模型,神经网络的研发,都是对人体大脑的模仿。
第二,人形的外表更容易被接受,不易产生排他心理,这个外貌的因素在老人陪护、餐厅服务员、性爱机器人等领域有天然的优势。
举例来说,振动棒和飞机杯能给人带来的一时痛快,但只有裹着硅胶外壳的人形机器人,才能满足我们对于性爱的真实渴望。
第三就是对于现有环境的适应能力,人类是自然进化的一个巅峰,手指的灵活度超越了任何物种,虽然我们钻不了下水道,跑不过兔子。我们能干的,人形机器人也可以干,我们干不了的,它依然坚挺。
简单来说,一个和我们长的类似,手指灵活的机器人在理论上可以使用任何工具,适应人类所创造的工作环境。比如你让它去搬钢琴上5楼,它能直接走楼梯,不用专门为它开发个通道。
它还可以充当完美的实验者,这点我们在汽车碰撞测试中已经看到了应用。
最后,对人形机器人的痴迷,可能还要归宿到人类对永生的迷恋,就好像我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生命延续一般,打造一个不会死亡的机器人,可能是印证永生,留下人类遗产的方式。
《西部世界》里就给出了一种商业模式,打造一个不会老的人体,把人的思维灌输进去,从而成为不会腐朽的“神”。
总之,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商业公司,研究出来的产品大部分都是非人形机器人,但对于人形机器人的追寻不会停止。
《西部世界》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理念,游客去“西部世界”,不是到乐园中扮演什么角色,而是还原真正的自己,在没有道德约束,没有法律制约的世界里,能让他们内心处的自己得以释放。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在电脑里玩的游戏《侠盗猎车手》。游戏构建了一整个虚拟城市,你可以在里面过正常人的生活,过着遵纪守法的生活,和妹子搭个讪,去郊区看看风景。
可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在游戏中展现了自己的阴暗面,抢劫抢车,杀人强奸。也许我们终有一天能造出以假乱真的Host,开发一个由Host接待的乐园。
《西部世界》或许是21世纪的“未来启示录”,在那个不需要负责任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明天,只有赤裸裸的人性。亦或未来会有更光明的结局,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对机器人的伦理也不断被完善。社会用法律和道德等手段去压抑我们造物主的本性,让我们学会如何去面对自己,学会如何去对待一种全新的生命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