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纪人机大战” 在韩国首尔落下帷幕,人工智能“阿法狗”(AlphaGo)最终以4:1的总比分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这一战绩在围棋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使“人工智能”这一高新技术产物活跃在大众视野,并由此生发出人类更多的讨论与猜想。
机器人时代正在不可阻遏的到来。尽管如此,目前人们所知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研究的进展水平,还停留在距离人类智商、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相去甚远的层次。虽然,机器人刚刚击败了围棋竞技水平世界一流的人类选手。
你能想象吗?如果未来的机器人拥有了语言,可以将机器学习转化为类人式的学习,拥有了回忆、想象及其他心理意象能力,有了情绪,可以预测,能够前瞻预判行为(人类指令)的后果;如果未来的机器人摆脱了个体化存在,而结为社群(并非现在一些科学家提出的蚂蚁 机器人技术 ),开始建构社群规则,出现机器人阶层的划分;如果未来的机器人有了性别之分,还从虚拟到实在开始哺育下一代机器人(即从简单的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到机器人“生”机器人),有了接近于人类的生老病死,可以组建家庭;如果机器人开始懂得文化和技术积累,也开始懂得积累剩余财产,甚至由此开始培育属于机器人社群、社会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金融体系……
对于而今的人们,上段所述似乎只是天方夜谭,因为这与目前人们对机器人的认知了解有着很大区别。目前的机器人是将工业技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聚合的产物,跟人有着本质区别。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认知科学与技术中心科学家多梅尼科·帕里西所著的《机器人的未来:机器人科学的人类隐喻》一书,近日经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到我国内地出版。这本书探讨构建和人类行为模式相似的机器人的方法——即不仅外形高度类似人类,而且有着几乎与人完全相似的生命方式、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组织方式等特征。书作者将这种未来可能出现的机器人,称为 类人机器人 。
书作者假设有一位来自火星的科学家Martian Eye(简称为ME,这个名字意味深长),通过观测地球人类来试图构建与人完全相似的机器人。这就要从人是如何成为、进化到现在的样子做起,构建起行为类似人类的人工构造。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让类人机器人获得动机和情绪。书作者描述道,现在的机器人没有动机,也不需要在不同动机中作出选择,而ME要构造的类人机器人必须要获得动机,这就要让其懂得吃喝,要选择代表着事物的黑色令牌,和代表着水的白色令牌,借此触发其神经系统中的内部神经元,再经运动神经元触发行为。要让类人机器人恰当的把握进食和喝水的平衡,不能某样过多而缺乏另一样,这需要进行大量的调试。在此基础上,如果让类人机器人需要掌握移动、避开捕猎者、还得寻找伴侣繁衍后代、哺育后代、治愈伤患等越来越复杂的要求,调试训练的难度就将不断加大,而为此需要加入到类人机器人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也当然需要越来越密集。
行为经济学是近几十年来最为热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被认为弥补了主流经济学的缺陷(将人看成是一成不变、总是懂得理性决策的经济人)。行为经济学揭示的一个奥秘就是,人之所以不总是理性的,就在于会生发情绪。如果ME要赋予类人机器人以情绪回路,代表着其多样化的情绪神经元需要建构高度复杂的激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