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网易CEO丁磊说要养猪,网上争论声一片。
而如今,马云也蠢蠢欲动想养猪,他绝对不是玩玩而已,而是要动真格的:今年2月,阿里云服务器开始部署人工智能养猪,预计两年后,将达到1000万头!中央一号文件刚落地,马云就要养猪,这嗅觉真是挺灵敏的!
那么,阿里云的这套方案,可以用到其他农场吗?AI到底会给农业带来哪些变化呢?今天源味君跟大家好好说一说。
1
人工智能怎么养猪?
很多农人朋友一听说高科技养猪,
感觉那大概就是马云、丁磊这帮人玩的,
跟自己无关。
事实上,科技进步带来的技术飞跃,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
所费的时间越来越短,
早一点了解,
就早一点占了先机。
举个例子:
关于仔猪出售,
很多养猪的朋友都有件头痛的事,
就是装车清点仔猪的数量,
非常难以统计,
经常出现农场方和客户统计数字不一致的现象,
也经常会出现客户和农场间的纠纷。
有一个农场想了一个办法:
当仔猪在待售区停留时照5-10张仔猪的俯视图,
然后用PS软件调整一下图片,
然后用其中的一个功能统计图块的数量,
这样就直接得到准确的仔猪数了。
准确度可以在100%,
大大减少了客户的投诉和员工的工作量。
这还仅仅是利用图片处理功能,
就可以减少日常的麻烦和争执。
而阿里云的AI养猪,
是真正地利用“ET大脑”涵盖的
视频图像分析、面部识别、
语音识别、物流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
对猪从怀孕到出生再到成长过程中
每一项数据进行监测,
让每一头猪都有自己
可供记录、查询以及分析的档案。
以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为例,
幼崽死亡诱因之一就是因成年猪挤压造成的,
而语音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捕捉
幼崽在被挤压时发出的叫声,
让饲养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据悉,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
每头母猪每年能够多产下3只幼崽,
且死淘率降低3%。
ET大脑会根据视频图像分析技术
记录猪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强度等信息。
如果一只猪长卧不起,
ET大脑就会判断它是怀孕还是病了,
借助红外测温技术和语音识别,
猪的体温一旦异常或出现咳嗽状况,
系统还能向养猪户第一时间发出疫情预警。
2
扫一扫,为猪验明正身
以往,养猪户在养殖过程中
大多采用的是粗放式管理,
但每只猪的
进食偏好、食量和健康状况千差万别,
只有进行精细化管理
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一只猪的茁壮成长。
而有了“猪脸识别”技术,
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在这个识别系统的帮助下,
养猪户只需要举起手机,
对着某头猪一扫,
就能立马看到这头猪
对应的编号、父母和品系等信息
实现这样的效果,
背后要解决的问题其实不少:
“人们乘飞机、高铁,
会乖乖在镜头前拍照,但猪是不会的”,
猪的配合度低,
拍照时往往不太听话,
一般情况下它们不是躺着就是眯着眼,
养猪户初次进行面部数据录入的过程
要花费不少时间。
另一方面,人脸是高度差异化的,
而猪是多胎生动物,
不同猪的个体间差异难以靠肉眼进行区分,
此外,
猪的外表还易受生活环境和圈养活动的影响,
这些都会对“猪脸识别”造成不小的干扰,
在“猪脸识别”技术的试验场,
他们最高也只得到了98%的母猪识别准确率
和85%的肉猪识别准确率。
但“猪脸识别”系统的应用
必然能够开创“AI养猪”新模式,
通过人工智能为养猪户
提供身份识别、育种管理、
猪场生产管理、猪群健康管理、
智能体重测定、食品安全等服务,
为养殖过程提供可追溯的完整信息链,
保证消费者最终买到安全放心的猪肉产品。
而在AI技术的加持下,
“猪脸识别”的算法
能通过模型和算法调整得到改进,
进而提升整个养猪过程的效率,
为养猪户提供极大的便利性和高附加值。
3
“科技养猪”的风口
AI养猪最大的好处是节省大量人工,
降低用工成本。
比如:
一家原来的养殖场,
平均每出栏1万头商品猪需要一线员工20人,
现在只要4个人;
养殖基地现有存栏母猪4000头,
年出栏种猪、苗猪、商品肉猪共9万头,
仅此一项,就可节省数百万元用工成本。
此外,智能化系统的运用,
每年降低生产资料成本80多万元,
同时母猪大群智能化饲养可减少疫病的发生,
提高母猪产仔率和生猪成活率,
用药成本每头节约40元,
全年综合可增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
商业咨询公司沙利文的一份报告曾指出,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
2021 年,
中国的猪肉消费总量预计将达到5887 万吨。
巨大的需求之下,
高度自动化的规模养殖是一条绕不开的出路,
前沿技术加入,
则能进一步加快国内生猪产业
行业结构优化和市场整合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