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发展、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部分制造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综合资源消耗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真正成为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
二、持续推动“三转”调整,着力释放产业发展活力
(一)就地淘汰落后产能,转换产业发展领域。系统梳理制造业发展现状,定期修订完善《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尽快淘汰污染较大、能耗较高的生产企业和制造环节。加快“腾笼换鸟”步伐,利用腾退的空间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和资源,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吸引和配置高精尖产业项目。着力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高精尖产业体系。
(二)有序转移存量企业,转换产业发展空间。在严格落实《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城六区现有工业企业转移升级,逐步将高端制造企业转移到产业园区。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六园”和国家级、市级产业园区为主体,整合低效工业用地,形成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新格局。加强产业合作,搭建对接平台,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引导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企业转移到津冀地区,并与津冀两地政府合作共建一批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特别是加快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
(三)改造升级优势企业,转换产业发展动力。积极对接国家“绿色制造工程”,实施绿色制造技术改造行动,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组织一批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按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要求,改造提升现有产业集聚区,改变以生产为中心、以产能扩张为导向的产业集聚方式,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一批微制造基地。
专栏3:绿色制造技术改造行动
着眼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和产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对接国家“绿色制造工程”,以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为重点,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应用,推行清洁生产。
2015-2017年间,围绕绿色制造实施2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率先达到国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绿色示范园区建设标准。
三、大力推进“四维”创新,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一)加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为重点,支持企业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以新技术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制定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以企业为主体,统筹布局一批新技术研发应用项目,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实施新一代创新载体建设行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功能,将面向生产的技术开发中心升级为新产品创造中心,建设一批“北京创造”标杆企业。针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整合产学研创新资源,改造提升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在优势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新技术开发应用提供支撑和服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