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认证的企业可以享受财政专项、金融信贷、税收减免、重大工程等政策,促进其成为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
尽管送餐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迎宾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已经走进了百姓生活,但智商低的共性成为其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近日在重庆市举办的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与第二届国际机器人检测高峰论坛上,与会者认为,随着云技术、物联网、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机器人将具备与人类同级别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知力,未来机器人会变得非常聪明。不仅如此,今后我国机器人将统一“佩戴”中国机器人认证(CR)标志,为人类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机器人+”时代来了
“大家好!我是优友,很高兴认识大家。我能看会说、爱思考、有内涵。我还是个有爱心、性格开朗的机器人,偶尔也会紧张、害羞……”这个忽闪着大眼睛、发出稚嫩童音的“大男孩儿”刚一亮相,就吸引了现场所有观众的目光。它一边向观众做自我介绍,一边通过胸部传感装置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一切。
“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自学习、自感知的类人型智能机器人。”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赵博韬告诉本报记者,作为服务型机器人,优友不仅可以当导购、导医、导览,还可以当银行前台引导员与医院导医员。公司这次带优友参会,就是想让它见识一下在“机器人+”时代,到底有多大本事?赵博韬话音未落,身边的优友便频频点头,引得在场的观众忍俊不禁。
“今年会议的主题是‘机器人+’,机器人既是一个智能化的产品和装备,也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智能平台和构建智能服务生态的系统平台。”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董事长宋晓刚介绍,作为智能平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材料技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被快速地融入到机器人的产品中;作为生态系统平台,机器人被视为一个智能载体,具有非结构环境的智能与适应能力,具有感知功能,可与外界系统互通互联,是各项技术融合与落地的重要平台化产品。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从工业制造领域逐渐拓展到教育娱乐、医疗康复、安防救灾等方面。作为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以及智能社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正在逐步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在发言时表示,当前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推动着世界科技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与机器人技术迅速融合,衍生出形态多样、功能各异、用途广泛的各类机器人产品。
机器人要统一佩戴“CR”标志
在“机器人+”时代,如果扫地机器人出现“消极怠工”怎么办?类人型机器人不听主人指令怎么办?工业机器人把螺丝拧错了怎么办?为了回应百姓关切、摆脱我国机器人产业“高端产品、低端制造”的窘境,我国在去年建立并实施了机器人检测认证制度。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工信部、认监委四部委联合发布“中国机器人认证(CR)”标志,力推CR标志成为我国机器人产品的质量标志。
国家认监委认证监管部副巡视员徐秋媛表示,我国机器人认证体系类似四层“金字塔”结构:顶层是产品认证、下面一层是产品类别认证、再下面是通用认证、最底层是基础认证。她告诉记者,产品认证是对机器人的具体功能进行认证,主要以整机安全性与+EMC(电磁兼容性)为主,认证的机器人种类包括仓储机器人、巡查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产品类别认证是对机器人的种类进行认证,如工业机器人整机安全+EMC+性能等级要求、
服务机器人整机安全+EMC+性能+环境适应性+功能安全要求等;通用认证是对机器人通用安全进行认证,目前已发布《工业机器人整机安全和EMC认证实施原则》《家用/商用及服务机器人安全与EMC认证实施细则》等;基础认证还在研究规划中,该认证将对机器人伦理道德进行要求。
为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发起成立了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简称“国评中心”)。据了解,国评中心是由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共同设立的集机器人产品(部件)认证、检测、校准、标准化,技术咨询为一体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国评中心在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标委、认监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行业专家等组成。国评中心总部设在上海,广州,重庆、沈阳设立了分中心,北京、芜湖设立了公共服务平台,覆盖了全国机器人产能、需求最集中的地区。国评中心的目标任务是,搭建机器人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机器人产业标准化工作建设和产品质量,推动国内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国评中心始终致力于六大职能工作,包括标准、检测、认证、信息发布、培训以及国际合作,标准、检测、认证是其中三项重要的工作。”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副秘书长、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秘书长王爱国告诉记者,国评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目前已编制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无人机三个规则。
“拿到CR认证的
机器人企业,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国评中心重庆分中心主任欧家福明确告诉记者,机器人企业每年都要按照产品目录申报CR认证。这样做有两大好处:在闭环结构中,一些原本有CR认证的企业会因不思进取被淘汰掉;获得认证的企业可以享受财政专项、金融信贷、税收减免、重大工程等
政策,促进其成为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
政策扶持提高机器人智商
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央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
科技部2017年8月1日正式发布《“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专项申报指南》(下称《指南》),明确围绕智能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新一代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6个方向,按照基础前沿技术类、共性技术类、关键技术与装备类和示范
应用类四个层次,启动42个项目,拟安排经费总概算约6亿元。《指南》的发布,有利于我国机器人技术实现突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助力《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落地。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财政部2016年共同制定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到2020年,我国实现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150以上。“目前,我国机器人密度是70。在机器人的帮助下,未来我国制造智能化要实现生产效率更高、资源消耗更少、单价成本更低、产品品质更好、消费个性需求更能满足、市场响应速度更快的目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弟说。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介绍说,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今年1-10月,我国机器人产量已经超过10万台,预计今年全年的产量有望突破12万台,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二是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语音识别、图象识别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本体优化设计及性能评估、高速、高精度控制等技术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三是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在持续拓展。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行业得到应用后,又在五金、卫浴、家具、化工、食品、饮料、制药等行业获得广泛应用,除情感娱乐、家庭陪护等场景外,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大量应用于医疗康复、抢险救援等专业场景,新一代骨科机器人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